明末人谈迁在《枣林杂俎·圣集·科牍》中,记述了不少明朝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其中提到的刘珠、董又莘两位进士,均为高龄考生。刘珠是荆州公安县人,与内阁首辅张居正是“湖北老乡”,关系很好。但刘珠一直考了36年,至66岁时才在张居正做主考官那年上榜,考中进士。
与曾任南京大理寺卿的董又莘相比,刘珠又不算大了,董又莘到70岁“古稀之年”才考中进士,成为当时明朝官场的一个趣谈。好在董又莘长寿,一直活到90岁才去世,否则这功名算白考了。
创下中国古今考试史上“考生”年龄最高纪录的,是清代年过百岁的广东顺德老秀才*章。据清代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二笔》中记载,*章参加康熙三十八年(公元年)乡试时已岁,已有重孙子了。*章在提入考场的灯笼上写了“百岁观场”四个大字,由曾孙为之引导入场。
乾隆皇帝为这些老年考生而感动,“俱加赏赐”。在乾隆当皇帝期间,曾多次赐予老年考生功名,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年)江西乡试中,兴安县99岁考生李炜,三场坚持考完仍未考中,乾隆听说后特“赏给举人”。
倪方六来源老年生活报
编辑周章龙
编审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