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挑战营进度已经过半,五个小组的同学在紧张的调研时间内,一边进行调研地点的参观,一边推进调研课题的进展。已经结束的几天充实且丰富,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几天的调研行程。
Day1
大理调研的第一天上午,同学们乘坐大巴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首先,研究院的老师带着同学们参观了建院展馆。老师详细地为同学们讲解了研究院建设的历史,肯定了交大和大理当地的友谊和研究合作关系。老师同时也简要介绍了研究院针对洱海的典型治理工程与几个试验基地,以及研究院对洱海保护的努力与贡献。
接着,同学们进入到会议室聆听了尚榆民教授的报告讲座。尚教授从洱海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洱海保护与治理历程、洱海保护的三个飞跃与转变与洱海保护与治理展望四个板块出发,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研究院洱海保护和治理工作。通过尚教授的耐心讲解与同学们的提问互动,大家对洱海保护与治理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下午,同学们参观了大理州博物馆与洱海科普教育中心。在大理州博物馆,同学们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了解了大理白族文明从石器时代至今日的发展历史,包括青铜器、彩陶、书画等多方面的文化形式。关于佛教文化的展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白族文化的包容与交融,关于大理石雕刻的展馆让同学们为高超的艺术技法惊叹不已。在洱海科普教育中心,同学们观看了“风花雪月”系列大理宣传片以及关于洱海治理的动画短片,并在讲解老师的讲述下更加进一步地了解了大理各方面的风土人情与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Day2
挑战营的第二天上午,同学们乘坐大巴前往了大理古生村进行游览。村内一座座白族传统房屋建筑层出不穷,青瓦白墙,飞檐翘角,古意盎然,饱有高原特色的同时又带有点江南韵味。同学们也在导游的引导下特地参观了村内的李德昌家。门前“习习春风”的牌匾映入眼帘,镌刻下了习总书记莅临拜访、开展指导工作、寄予村落发展厚望的时代记忆与殷切期盼。
下午,同学们首先乘坐大巴前往了杨丽萍大剧院进行参观。剧院外部呈现螺旋型构造,在底部透过鸟巢形的环绕式设计可以轻松叹指浩瀚苍穹。同学们紧接着徒步前往了水花庄园进行游览,领略大理特色生态庄园的独特魅力,也为之后生态产业的调研奠定了基础。最后,同学们来到了洱海生态廊道,乘坐观光车游览一路洱海风景。沿着生态廊道缓缓前行,一幅洱海生态人文画卷在同学们面前徐徐展开。廊道风景环境优美,将洱海之蓝、之美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同学们的面前。清风徐来,沁人心脾,神思飘荡千里,人景相融为一。
Day3
挑战营第三天的上午,同学们再次乘坐大巴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进行课程学习。来自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龙肖毅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基于民宿客栈的大理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主题讲座。龙教授谈到说,现在大理旅游业逐渐开始摆脱景区景点的束缚,战略重心由经营城市逐步转变为了经营农村,真正将“住宿”作为一种旅游方式,推动大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听完龙教授的讲座,同学们对新时代下的旅游方式转型与开发大理旅游业有了新的思路与感悟。
下午,同学们乘坐大巴前往了喜洲古镇进行游览。大家首先在讲解的带领下参观了严家大院。在讲解的描述下,大家了解了多院套连、中西合璧、“三坊一照壁”的院落设计理念,感受了商人世家的院落气派。出了严家大院,同学们自行参观古镇,其中破酥粑粑、编发、扎染服饰都令同学们被这颇具特色的古镇文化所深深吸引。参观完喜洲古镇,同学们前往了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博物馆和传统意义上的展馆不同,由传统白族楼阁改造而成,因此保留有了传统的白族文化特色与韵味。在讲解的介绍下,同学们了解了扎染艺术的原材料、技法、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Day4
挑战营的第四天上午,同学们依旧乘坐大巴前往了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继续进行课程学习。研究院王兆美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保持定力,持续发力,推动洱海流域绿色农业转型发展”的主题讲座。王老师强调我们要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科学观,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布局,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发展观,推动流域绿色产业转型历史性突破。听完王兆美老师的讲座,同学们对大理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
下午,同学们先乘坐大巴前往了茶马古道遗址进行游览。踏上青石路,走过写有茶马古道的牌坊,朦胧的历史感油然而生,引人去想象与感受那个时代的商贾贸易气息。出了茶马古道,同学们前往了万花溪水电站进行参观。同学们在室内观察了各类机械设备,并在水电站技术人员的介绍下了解了水电站的建站过程、发电原理、供电规模与应用等知识。经过下午的实践调研,同学们对于水电站能源供应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对大理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与沉浸。
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几天继续享受大理之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行程中找寻调研的机会,尽善尽美地完成自己的课题!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