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培养人才无数大理古城有所ldquo
TUhjnbcbe - 2021/4/22 17:53:00
白癜风患者可治吗         http://m.39.net/pf/a_5917246.html

选择大理一中的六大理由

(一)历史悠久

从到,从西云书院到大理一中,时光铸就了大理一中的辉煌卓越、生生不息。经历了年风风雨雨、7次校名更替,大理一中如今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建筑格局,端坐于大理古城中轴线,保持着旺盛的青春气息。自年署理云南提督杨玉科捐献爵府田产创办西云书院以来,大理一中是云南省从书院到新学办学不辍、办学历史最长的中学,也是云南近现代教育史的一个缩影和奇迹。

陈景:中国工程院院士、贵金属冶金专家、云南大学特聘教授

(二)人才辈出

年来,大理一中累计培养了初、高中毕业学生6万余人。其中有近代学者、诗人、书法家周钟岳,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张伯简,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复生,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书记王德三,在东北长期坚持抗日斗争的“白子将*”周保中,翻译家罗稷南,教育家寸树生、张海秋,著名*事家杨杰将*,著名历史学家马曜,热带作物学与国际生态学家冯耀宗,医学专家刘正全、吴天祜,药学家李树楠,文艺理论家张文勋,哲学家杨贵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景,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等知名校友。毕业于大理一中的复旦大学附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施劲东,长期奋战在攻克禽流感病*H7N7一线,被称为“医界战狼”。

(三)师资力量强大

学校现有教职工人。其中:正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4人,硕士研究生16人,在聘高级教师72人,中级职称51人。在省教育厅对全省一级完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中,学校先后荣获云南省一等奖第一名1次,二等奖9次。在母校周年华诞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王锋曾深情回忆:“大理一中有很多非常好的老师。这些老师代表了一中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他们不仅教给我们知识,更以人格魅力和学人风范引导着我们的人生。在离开母校快30年之时,回首望去,不难发现我们的成长和人生都铭刻着老师们学问人品的印记。”

(四)后勤保障完善

学生宿舍区属典型的白族四合院建筑,离教学区仅一步之遥,宿舍管理制度完善,由一支认真务实、甘于奉献的后勤团队负责管理。年,*府投入万元进行了校本部运动场、食堂改造,宽敞明亮的食堂餐厅可供余人同时就餐,错峰下课制的实施解决了食堂拥堵问题。年8月学校引进优秀餐饮企业宇鹏餐饮服务公司,在一年的运营中严格实行食堂管理“6T”制度,既保证了食品安全,又能提供种类繁多、味道可口的饭菜,可完全满足半封闭管理制度下全校师生的用餐需求。

华萌学生参加CBA全明星周末活动

(五)“最中国式”的园林学校

年,大理市聘请香港中国营造公司为大理一中制定了校园修建性详规,从年的中天井修复工程开始,到年大理一中后勤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府先后投入近万元,实现了把大理一中“建成具有白族建筑风格,运动区、教学区、生活区分开,功能布局合理,能满足现代办学需要的园林式学校”的建设规划目标。经历了大规模的修复、改扩建后的大理一中,学校整体建筑风格既保持了明、清王府宅第式的花园建筑规格和布局,又体现出典型的白族建筑风格,被誉为“最中国式”的园林学校。

(六)一辈子想在这里读书

年办学历程中,历代先贤、才俊为母校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书画墨迹,构成大理一中厚重的文化积淀。在精致幽静、古色古香、绿树葱茏、繁花似锦的校园中,“读书养气、敬业乐群”的校训不断发扬光大,大理一中成为了“让人一辈子想在这里读书”的地方。“苍洱毓秀,树人百年。弦歌不断,桃李芬芳。”年1月,大理一中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高级中学,充分展现了大理教育的良好形象。年以来,高考上线率均达%,重点率、本科率、分以上的考生逐年增加。年高考成绩更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分以上69人,柳博元(裸分分)、王志强(分)同学分别夺取了大理州应届生文、理科状元。、年高考成绩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各项指标在大理州内稳居前列。

年招生方案

(一)招生计划划

我校年普通高中计划招生人,其中“华萌班”招生50人,面向大理州招生30人,面向外地州招生20人;大理市招班面向大理市内招生人;“定向择优班”面向大理市以外州内各县招生人;篮球特长生招生小于等于10人。分三个批次进行录取。

(二)“华萌班”招生简章

详见“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培养人才无数大理古城有所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