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他们,不远千里来到大理,情系滇西应用技术
TUhjnbcbe - 2021/4/5 21:13:00
北京哪里皮肤病医院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

●年5月,滇西大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

●滇西大作为新型的普通公办本科高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滇西大充分借鉴德国、瑞士应用技术大学模式,采取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N+M)的开放式办学构架,以及“*、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分层治理、产教融合、需求驱动、合作办学、开放衔接、省部共建”原则,从滇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推行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滇西大总部位于大理市,规划用地面积亩,总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首批建设傣医药学院(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洱茶学院(位于普洱市思茅区)、珠宝学院(位于保山腾冲市)3个特色学院;年5月,滇西大内设的管理学院正式成立。学校总部成立滇西金融研究院(与中南财经*法大学、恒丰银行共建)、滇西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特色学院分别成立了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滇西大充分嫁接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重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得到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法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大学等多所高校全方位的支持,与普洱茶集团、东方金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物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与多所部属高校开展经常性的访学项目,实现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立体化培养。

年7月6日,教育部第六批赴滇西挂职干部人才奔赴滇西教育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华中科技大学的董晓林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的梁志国老师、中南财经*法大学的邓松老师、中山大学的朱颖娴老师、浙江大学的王友永老师、东北师范大学的李冬梅老师来到滇西大,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挂职工作。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尹作为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罗祥云老师、华南理工大学的周雪松老师此前已挂职1年。

此前,中组部、团中央、教育部、部属高校以智力帮扶的方式派来滇西大的挂职干部、专家,已经有16人,华中科技大学的聂清斌、吴波、李*山、陈东红,中山大学的胡海燕、李奎,浙江大学的汤一、汪志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孙仲鸣,北京师范大学的杨绪业,中南财经*法大学的张天翼、肖春海,东北师范大学的王奇、刘继红,上海交通大学的邱明丰,中央财经大学的李海峰等老师先后到滇西大工作。

教育部第六批赴滇西挂职干部人才挂职滇西大的9位同志,从左至右:邓松、李冬梅、尹作为、董晓林、王友永、罗祥云、周雪松、朱颖娴、梁志国。

作为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新办大学,滇西大迫切地需要管理、教学、科研的帮助。挂职干部人才不惧工作任务繁重,充分发挥优势特长,一来到滇西大,就直接上一线顶岗、带岗,克服水土不服、高原反应、照顾不了家庭等重重困难,撸起袖子加油干,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短短三年多时间,11所高校和三批25位挂职干部情牵滇西大,为滇西大争取资源,为滇西大的学校建设、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提供持续帮扶。他们的无私奉献,他们的倾心投入,他们的全力支持,他们的雪中送炭,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滇西大的全校师生,也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奋战在滇西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成了滇西大发展征程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挂职有期,真情无限。

教育部第六批赴滇西挂职干部人才挂职滇西大的9位同志,有的结束挂职任务,即将返回他们各自的工作岗位,有的将在滇西大继续奋斗一年。

“今夕何夕,青草离离。”

今天,我们推出9位挂职滇西大老师的特别报道,一一讲述他们倾情帮扶滇西各州市、倾情帮扶大理、倾情帮扶滇西大的感人故事,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们,不远千里来到大理,情系滇西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