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的原因,灰灰在家上学已有两周,城里的孩子也在这周陆续被安排上了。
在上海的时候听闻过在家上学的神秘家庭,但未曾亲见。
迁居大理后,发现有不少在实践在家上学的,近到刚实践一年的邻居,远到在喜洲从小学到高中都实施在家上学,考上了全美前30大学的歪果仁家庭。
1//大宝小宝妈,在家学龄1年。
选择在家带娃学习是当下我们认为最适合的选择。
大宝小宝妈(以下简称宝妈)是我们在大理同一个小区同一排房子,隔着一户人家的邻居,两男孩,大宝12岁,小宝7岁。
经常看到两男孩在小区里玩耍,灰灰和小井有时也会参与,周末的时候宝妈送他们去上兴趣课。
一次偶然的交谈,得知她家两娃已经开始在家上学一年了。
宝妈曾经的高中语文老师,宝爸理工科博士。
妥妥票圈里的学霸父母,迎面扑来一股知识的气味,我酸了。
因为孩子所在的学校不设初中部,宝妈果断选择带娃在家学习。
“比起转不放心的公立学校,我更愿意带着孩子在家里,自己教他。”实力碾压一切没错了。
围观一下他们的日常:周四是户外时间,登山、徒步都有;周一至周五则是知识学习时间,每天早上八点半开始至十二点结束,下午从二点开始至四点半结束。周末则是一家人的放松时间,逛商场、看电影......这生活,自律到老父亲都实名羡慕了。
学习的课程采用的人教版教材和新概念英语。当然互联网时代,云学习必须拥有姓名,俩宝的英语和语文都包含线上课程,每天一个小时左右;宝妈还办了个喜马拉雅会员,睡觉前给孩子放各种历史、诗词;作为带娃主力*之一——老父亲也是发挥了很大作用,承包孩子的理工科方面学习。
除了学习,宝妈还非常注重孩子们的身体锻炼。登山,越野?都不在话下。这几年两宝光和运动有关的奖牌都有一排。小宝还特喜欢足球、和老师学拳击。大宝则玩儿舞蹈、画画。
俩男孩在妈妈的带领下还掌握了各种技能,烤面包、寿司、煎蛋、蔬菜沙拉....soeasy。
和以前全职妈妈的生活相比,宝妈表示虽然辛苦也充实很多。
每晚在孩子睡觉后,宝妈要花一两个小时进行案头梳理工作。
为了把知识讲透,需要课前把知识点串联起来。
带着孩子们做思维导图.....必须是票圈敬业的老母亲了。
(孩子们压在书桌下的思维导图)
(小宝年纪小,和妈妈学习入门级思维导图)
“无论以什么方式学习什么内容,最终是为了掌握学习的工具。”
作为家教一年的执行者,宝妈并不排斥传统教育,反倒觉得它特别重要。
比如在学校,有很多孩子一起玩儿,这就是很好的朋辈支持。
而现在的选择并不意味着就放弃了学校教育,两个孩子都保留有学籍。
宝妈也一直辗转在国内外寻找适合他们的学校,目前在国内和泰国(工作原因宝妈经常飞泰国)搜寻了两所不错的国际学校。
这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光,就像光阴里投入的阳光缝隙,温暖地填充在他们的人生经验中。得益于大理丰厚的人文资源,两个孩子这个时间段内在自我的发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大宝喜欢架子鼓,每周都会去师傅那里学很长时间,当他们喜欢画画时就完全不受时间的约束,完全沉浸在这种喜欢中。小宝呆在家里半年,以前是班里个子最小的,现在个儿长高了,脸也变圆了。
“大理是一个能人聚集的地方,当孩子和这些资源接近时,其实就是很大的帮助了。”大宝的架子鼓老师是以前很牛X的乐队鼓手,绘画老师来自美院。“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和对事物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父母更多的是用心陪伴。”
2
//夭爸,在家上学6年。
自主选择下的在家带孩子学习。
夭爸一家是我迁居大理参考的模板,三年前就写过他的故事。
这个五口之家,卖掉了北京的房子来到大理,在苍山脚下开了间学堂,开始了无目的的生活家有三娃,老大女儿12岁,老二儿子9岁,老三女儿3岁。
6年前,夭爸卖掉了北京的房子,把一家人打包到大理,开启了云学习+半放养模式。
回首看,效果还不错。3年前,9岁的夭夭参加了TOEFLPrimary(美国小学生毕业)考试,俗称小小托福,一次通过,听力和阅读,全部满分。去年,夭夭去参加了小托福考试,(总分)。今年准备去考剑桥FCE.....这效率,老父亲瑞思拜。
作为前某IT公司的负责人,夭爸擅长试错、逻辑论证。
“并非一开始就决定这个模式,而是一步步走到这。”
当对现有教育体制产生怀疑时,他和家中坚定的体制教育拥护者奶奶,发起了三连问。
去学校是为了什么?
在家里不可以获得吗?
学校五年的课程家里两年就行,家庭氛围良好是不是更利于孩子成长?
那还去学校干什么,在家里学习吧,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当然,作为一名精英老爸,在家学校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网课报起来,小型项目走起来。
“光英语网课我们就报了10个以上。”
更不要说各款数学、科学、自然、社会科学、英语、工程类网课.....
这波操作不是土豪级别的老父亲也是学不来~
在孩子们掌握一定英语阅读能力后,夭爸这个前任CEO牛刀小试带着孩子们开展了——给残疾人设计户外背包项目。
从需求解读、提出方案,项目改进,孩子们全程自主安排,老父亲全程默默吃瓜。
“比起记忆性的背诵,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延伸当然更重要。”在孩子的人生过程中,你不能全方位参与,更多的是跟着他们一起成长。
除了网课,夭爸还购买了中美欧各种版本的教材,自己提取知识点给孩子学习。
学习时间分为大方向和小方向,大方向指每年两个学期,每学期两至三个月。小方向当然指每天的学习时间。
“当一个人产生意愿时,它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在夭爸家,每天小方向的学习从来没有定性安排,也不进行考核,就是自主地学习,让孩子自发产生兴趣。
夭爸在家里买了很多书,各种各样的,孩子如果感兴趣,他就会溜达去看。
关于这个论点,夭爸给了一个神奇的例子。
夭夭除了姥姥教过两百个汉字,从没学过拼音,但现在阅读完全无障碍。(老父亲巴斯达了)
大部分的东西,只要你内心不反感不挣扎去接受,都能得到很好的接收。
夭爸把这归结于孩子天生的学习和兴趣本能使然。
作为鲁道夫·斯坦纳(华德福创始人)教育理念的推崇者。
夭爸坚信,一个人的成长应该尽可能地靠近自然的成长过程。
所以,在学习之余,他给孩子们尽可能自由的成长环境。
去感受扎染、洞经音乐、东巴文字、街头艺术、庙会表演.....
“不一定说你一定要学会什么,你去感受了,它慢慢就会生活化地融入到你的人生轨迹中。”
得益于大理丰富的人文资源,孩子们的文化熏陶足足的。
当然德智体美,体当然也不能输。
从北京搬到大理的第二年夭妈就组织了亲子夏令营,夭爸组织了登山队。
跟着俩团伙头头,孩子们不说跑遍大西南,反正大理周边肯定是跑遍了,现在更把版图扩展到了西藏、雪山。
夭爸热衷爬山,尤其是爬雪山。夭夭10岁就跟着他登顶米的青海玉珠峰,儿子虎哥8岁登顶米的哈巴雪山......别人家的孩子系列。
那一次我也随行同去了,亲眼目睹之于,还深扒了这几年夭爸家爬雪山的经历。
女儿10岁登顶米的青海玉珠峰,儿子8岁登顶米的哈巴雪山,他的下个奇迹会是……和三个孩子在一起的这些年,夭爸觉得很享受、特别满足。
在参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感觉自己仿佛重新活了一遍。
不过对于大部分普通老父亲老母亲来说,夭爸表示在家学习这个坑,轻易别跳。
“个性化的学习,对家长的要求太高了,你只有不断要求自己做到最好,才能去更好地引导孩子。”如果没有经济兜底和孩子未来兜底的能力,下手请谨慎。
夭夭的人生规划就是高中课程结束后,出国留学。
对于没有学籍的孩子,还可以选择自考。村里有个11岁的孩子就参加了自考,13岁拿专科文凭,然后再接着本科、研究生......
“互联网至少还有三五十年高速的代际发展,以后对人的需求也会多样化。”而夭爸也相信,虽然现在他们这种方式看起来非常非主流,但在未来一定会呈现更多的学习模式。
3
//林登夫妇,在家上学13年。
因为享受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光,选择了在家带娃学习。
刚采访过村长的神奇人生旅程
他在美国是洗地毯的穷小子,在中国收获自信一路开挂,连美国国务卿也为他打call得知他们家俩男孩,分别在家学习了13年、10年。完成小学到高中的课程后,都考入了全美前30的名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小儿子如今正读大三,老大在华盛顿为一家非盈利组织做传播与公共关系。
林登的太太Jeanee是一个华裔,林登创立喜林苑期间,主要是她负责两孩子的在家上学。
她说当初选择在家上学,是因为大理当地没有适合的学校,但又不想为了孩子的学习,全家人分住两地。
当然,参与喜林苑的创办,也成了两个男孩在家上学的一部分。林登说,家庭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Jeanee通过网络下载美国学校的课程资料,周一到周五,从早上9点到下午3、4点上课。
课程由孩子自学,她从旁协助,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高中。
高中之后,孩子们就开始自己安排了,有时候会学习到晚上,甚至周末也在自学。
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制定相应的陪伴和学习策略。是Jeanee给到的第一个小建议。
当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需要更多陪伴和帮助。等到初中后,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可以放手一些事情。
但是随着孩子们的长大,课程的内容也越来越难,父母需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相关的知识点。
而且,你也需要去了解孩子的个人学习风格,据此来鼓励他们。
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吧。
时间管理很重要,是Jeanee给到的第二个小建议。
众所周知,在家带娃学习对于父母来说个人时间的牺牲,必须是致命吐槽。
“在家教学真的需要很大投入,但是除了教学,你还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所以当他们都去上大学的时候,我还挺开心的!哈哈”。
仿佛看到了我井和我灰上大学后,本老父亲的绝美笑容。
对于林登夫妇来说,他们采取的时间管理大法就是,把家务活儿“打碎”,放在教课时间以外来做。
要善于收集周围资源并利用起来,是Jeanee给到的第三个小建议。
“现在已经有很多关于家教的资源了,你不需要自己去“发明”方法。”在他们考虑家教这件事后,就在大理咨询了那些有这方面经验的家庭,最后还一起做了一个社区服务项目:如何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
这个项目来自明尼苏达大学,整个项目下面分为跟多单个的小项目,其中一个就是孩子们和大理当地人一起清理古城街道。由一个导师安排跟进,孩子们自己主导、安排、执行,他们会根据明尼苏达大学的相应内容每周开一次会。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如果没有选择来到中国,如果当时没有选择考虑家教,他们的生活会截然不同。
如果当时选择让孩子进入学校,“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不会以一个家庭的姿态建立喜林苑,而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成功的一个点——全家人一起努力。”林登夫妇如此说。
采访结束,在家学习的门槛不低,至少需要一人全职在家,安排协助孩子的学习,可复制性不高。
butanyway,在家学习是一种自我驱动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即使你不是在家学习的粉丝,也可以作为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补充方式,又或是假期的主要学习方式。
希望乃们能从中得到自己想到的答案和干货。
我是灰爸,一枚二孩老父亲
致力于探索在女权崛起的时代里做一个老父亲
这是我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