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湘西有个ldquo小大理rdquo
TUhjnbcbe - 2021/1/19 11:20:00

洪家关白族源于蒙古人的“爨僰*”

深处于武陵山北麓,澧水源头区域的洪家关,不仅是贺龙元帅的故乡,也是年前寸白*将士和后人的栖息地。这里不仅流传着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也完整的保留着多年前的白族迁徙往事。在洪家关,随便找到一位白族老人,坐下来聊天,都能吐出“兀良合台”这个蒙古人的名字。根据《桑植县志》的记载,落脚在洪家关的白族人,是年跟着蒙将兀良合台东征南宋的“爨僰*”的后代。爨(寸)、僰(白)都是”是在不同时代对西南氐羌族群中比较汉化者的族称,是定居在云南东部山地的蛮族。其中主要的民族成分是现在的白族人。当年由于语言不通,征服了大理国的兀良合台要求大理皇室段福率领。段福是大理国王段兴智的叔父。大家对这位大理国的末代皇帝可能不熟,但是对他的祖上,大理国的中兴之主段正淳应该了如指掌。段正淳的儿子段和誉就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同时,他也是信仰佛教的大理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大理段氏执掌大理国,按理说日子过得风调雨顺。不想着祸从天上来,执拗的蒙古人为了攻取南宋,碍于长江的阻隔,不惜千里奔波,绕个大弯,从四川入云南,经越南、广西、湖南打到湖北鄂州。白族游神,传承年的思乡仪式虽然与故土山水远重,洪家关白族乡人依然保存着大理白族的本主崇拜。每年六月六,洪家关白族乡三屋洛村的村民都会把太公抬出来晒一晒。洪家关白族游神仪式始自元末明初,历代承袭,经历了多个春秋。相传,洪家关白族人民之所以要游神,主要是表示不忘先祖从苍山、洱海跋涉远行、艰苦创业的功绩,并藉此表达思念故土之情;同时,通过庄严肃穆而又热烈欢欣的游神活动,感谢本主和祖先神赐福祛灾的庇佑之恩。所以,游神的仪式颇为壮观。整个游神活动,由本族值年会首组织安排,祭祀仪式则由所以老师主持,一般有请神上马、游神、下马安神三个阶段。小游神一般只一天,而大游神的时间长短,则根据本族裔居住区支祠和族众人员的多少而定。他们的拜祖词人人会唱:“一拜祖先来路远,一拜祖先劳百端,一拜祖先创业占,一拜祖先荣耀显。家住云南喜洲睑,苍山脚下有家园,忠勇义士人皆晓,洱海逸民万代传。”“睑”是宋代大理国的行*区划名称,相当于宋朝的州。当时大理共有十睑六节度,其中史睑辖大麓城,即大理喜洲,故史睑又称喜洲睑。如今的喜洲古镇依然面朝洱海,古镇的南方就是大理的地标——苍山。在这个日日朝海,头顶青山的小镇生活的白族人,是否又知道还有11万同胞生活公里之外呢?鱼火锅,仗鼓舞,还有迎客的三道茶游神仪式中,往往还能看到仗鼓舞,也是源自云南大理的白族舞蹈。白族是中国最浪漫的少数民族之一。姑娘们穿着白族的服饰,她们的头饰被称为“风花雪月”,代表着故乡大理的四种风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久居此地的白族姑娘就把本地的美景秀在头饰上,帽子垂下的穗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洁白的帽顶是苍山的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的月。虽然洪家关白族乡距离云南大理多公里,但是白族的风情在这里依然浓烈。红裙秀舞,白云依依,可以形容仗鼓舞的美。跳舞的道具是一根一米二长、中间细、两头碗口大、用皮革绷制、敲起来似鼓的长鼓。跳仗鼓舞时,至少三人一组,多者不限。三人中,一人执鼓,一人提锣,围成小圈,小圈围成大圈,组成舞会。白色的头饰在人群中摇摆,姑娘们的红裙旋转起来,混淆了视线,红、*、白多种颜色互相交织,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仗鼓舞是游神仪式结束前跳的,会跳舞的白族老乡会加入其中,舞队越来越大。随着舞蹈的结束,一碗碗美食被端上桌来,本地美食有炸洋芋片片、南岔村鱼火锅、山里腊肉、合渣火锅、红烧肉等。正餐开始前,白族有迎客的三道茶。头道茶称为“苦茶”,先尝苦。二道茶为“甜茶”,放有蜂蜜、生姜、芝麻、核桃等配料,寓意先苦后甜。第三道茶为“团圆茶”在一碗茶水中放有红糖和三个煮熟鸡蛋,故叫“三蛋茶”,希望客人人生圆满。三道茶有点像苗族的拦门酒,都是体现本地人待客的盛情。在这美丽的舞蹈与祝福中,洪家关白族乡——这片落在湖南桑植的“风花雪月”,怎能不让人情有独钟呢?潇湘晨报记者钱烨

转载自潇湘晨报

值班编辑:洪锦坤

审核:段伟、和瑞宝

法律顾问:杨志锋律师

联系方式:

云南鹏诺律师事务所

白语茶座联系方式:

dv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湘西有个ldquo小大理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