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白语专栏厨房日常用具白语名称
TUhjnbcbe - 2021/1/4 12:45:00
碗:gip大碗:ba筷子:yaind盆:bant瓢:piaol锅:guof锅盖:guofgi锅铲:guofcant汤勺(盛饭勺)mifzaop小勺子:tiaopgenx扫锅帚:suxguofzui笼屉:hailwend三角架:sanlgao火盆:huixlixbant柴:xinl火盆:huixbant灶:zuop扇火扇子:huixsanpzi火钳:huixqit碗箩(放碗的箩筐):gipba‘douf筷箩(放筷子的箩筐):yainddouf擀面杖:gantmipguap砧板:cuanxcoutbainx菜刀:cuanxcoutyifdanf桌子:zaifzi凳子:bantdouf土罐:ssaind围裙:hhoufquinl烧水壶:zaodfvp水壶:xuixgud水杯:jiainfzi挑水钩担:danfxuixgoulloul水桶:xuixteint缸:ganf

白族民间一般认为白族没有文字,这是由于人民对民族文字缺乏足够的认识,或认识有偏差所造成的误解。一般群众往往以为和汉字、拉丁字母不同的文字形体才是独立的民族文字,其实这种认识不符合文字的发展和传播规律。

事实上,白族有两种民族文字,即老白文和新白文。老白文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千年历史的古老文字,新白文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拼音文字。①

老白文历史上又称为“白文”、“僰文”,形成于南诏中后期(公元9—10世纪),是汉字系文字的一种,属典型的仿汉型文字。为和建国后创制的拼音白文相区别,又称“古白文”、“方块白文”或“汉字白文”。①

在白文发展的历史上,由于南诏、大理国两个民族*权都以汉文为官方文字,没有对白文进行规范和推广,因此,白文一直没有能发展成为全民族通用的文字,但白文仍在民间广为使用,文献材料包括各种碑刻铭文及历史著作、文学作品。明王朝推行文化专制*策,大量白文文献被焚毁,白文的社会功能大为萎缩。但在白族民间,白文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白族民间艺人大都使用古白文记录曲本和唱词,一个民间艺人往往藏有三四十本或五六十本不等的白文曲本、唱词。宗教经师也多用白文书写各种经文、祭文等。白文文献的数量较为可观,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虽然老白文没有发展成为统一的民族文字,且书写系统很不完善,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特点突出,但它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①

白语各方言在词汇、语法上都无较大差别,语音也有较为清晰的对应关系,因此在方言划分上没有大的分歧。

传统上将白语分为大理(南部)、剑川(中部)和碧汇(北部)。目前,对白语方言的比较研究还比较薄弱,对白语方言、次方言、土语的划分还有待深入。按徐琳、赵衍荪《白语简志》的意见,白语可以划分为三个方言、六个土语,如图所示①:①:引用于《白语大理方言基础教程》(王锋编,定稿)

以下皆以祥云(禾甸)土语为例

调号:即以表达白语词汇音调,因大部分人不了解阴平、阳平、去声、入声等音韵,故以松、紧喉来加以区分,方便大部分群众了解学习。对于祥云白族,可牢记以下调号例词,加上声母韵母即可记录使用新白文。调名调值白文例词(释义)松/紧喉x调33bax(沫)松喉省标调44ba(钵)紧喉f调35baf(疤)松喉p调42bap(乳汁)紧喉t调31bat(背)松喉d调21bad(蹄子)紧喉l调55bal(他们)松喉来稿:卢承娟(云南民族大学白语班)编辑/排版/音频:小杨

详情点击下方文字:

GolliXuixBex蝴蝶泉边

CansanxKv苍山颂

望夫云

花上花一韵

Zopkuillolzix

Zaifnguayef

Dexngaotle

Muxdouxxianf

Zoupkuilhuofkel

Hilnialat

Zouxyiddad

祥云禾甸白族调

十二属钱鞭调

祥云禾甸村落白语调词

人老要学十二好

扫码即可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语专栏厨房日常用具白语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