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理国的记载,在宋朝官方史书中确实极少,但并非没有。
由南宋皇帝审定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开宝二年,邛部川蛮都*主阿伏与山后两林蛮王子勿儿遣人以状白黎州,期十月入贡,成都府奏其状,诏许之。所谓穷邛部、两林川其实就是古代的嶲州、姚州,即大理国与宋朝交界的两个州。这两个州的部族首领代表大理国向宋朝黎州呈递表章,祈求进贡。黎州官员立刻禀奏,宋太祖允准。
从此之后,大理国与宋朝确立了藩属关系。
不过,大理国内纷争不断,路途遥远。宋太祖对于大理那个穷乡僻壤也看不上眼,因此并未要求大理国年年进贡。不过,也还是按照规矩派出使者,前往大理国进行册封。
在《宋会要》中明确记载,宋朝派使臣前往大理国,宣读册封诏书。其文曰:
敕云南大理国主、统辖大渡河南姚嶲州界山前山后百蛮三十六*主、兼怀化大将*、忠顺王诺驱,可特授检校太保、归德大将*,依旧忠顺王。太宗年间,《长编》云:诏黎州造大船于大渡河,以济西南蛮之朝贡者。为了让大理国使者进入开封进贡,宋太宗特意修建大船,让大理国使者乘船渡过大渡河。
在宋神宗熙宁九年,《长编》中也有大理国进贡的字样。
那么,宋太祖以及整个宋朝皇帝,为何不将大理国吞并,而是置之不理呢?
《长编》记载: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原来,在宋太祖平定后蜀的时候,宋*大帅王全斌用很短时间就击败后蜀大*,他想乘胜进*,将大理国也拿下,特意绘制了行*计划图让宋太祖审核。
宋太祖为何没有同意?
他考虑到唐朝天宝年间发生的安史之乱,其导火索就是唐玄宗肆意征伐南诏(即后来的大理国)导致兵祸不断,民怨沸腾。
于是,宋太祖以手中玉斧指划地图,道:“大渡河以西地界,非我宋朝所有!”
从此之后,宋朝就放弃吞并大理国。
宋太祖这么做有没有道理呢?
应该说,对于宋朝是利大于弊,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大统一则是弊大于利。
对于宋朝来说,即便用兵征服了大理国,那时候的大理国贫穷落后,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收益不多,麻烦不少。因此,不要也罢。
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宋朝此举自然不利于各民族融合。宋太祖这种务实策略,也让现在不少人觉得宋朝过于懦弱。反倒是穷兵黩武、热衷创立什么丰功伟业的帝王,在如今颇受吹捧。
叶之秋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