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
大理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地级行*区首府,地处云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地理位置大理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地处东经99°58ˊ至°27ˊ,北纬25°25ˊ至25°58ˊ之间。是一个依山傍水的高原盆地。市境东西横距46.3公里,南北纵距59.3公里。大理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70%、水域面积占15%、坝区面积占15%。历史以来大理市就是陆路连接滇西八地州和通往东南亚的交通要冲。地形地貌大理地处云贵高源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大理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剑川与丽江地区兰坪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大理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米。州内湖盆众多,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个,面积共.49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6.6%。盆地多为线形盆地,呈带状分布,从西向东排列为6个带。第四纪山岳冰川遗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区。气候环境大理市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l4.9℃,年日照时数.5小时,年降雨量为.1毫米,年均元霜期天,同时还以风高著称,故有“风城”之称。大理市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全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旅游资源苍山洱海境内的苍山洱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是大理市的绿色生态屏障,属横断山脉云岭余脉,由19座南北走向的山峰组成,平均海拔米,全长48公里。洱海是我国著名的七大淡水湖泊之一,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南北长公里,东西宽3至9公里,最大水深20.7米,平均水深10.2米,蓄水量30亿立方米。大理古城大理古城内保存较为完整的白族风格为主的民居建筑群,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整座古城背靠苍山面对洱海。城内的街道呈棋盘式分布,石板路面青瓦坡顶的民居为白族建筑风格。古城内有民居、店铺、寺庙、博物馆、教堂、学校,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民俗,身处其中能感到白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虽几经修缮,但仍保留原有的格局。古城南北保留着完整的城楼,巍峨的南城门有块匾,上书“文献名邦”。
崇圣寺三塔它曾经是南诏的象征,如今也是大理的标志性景点。三塔原是南诏时期一组规模庞大的佛教建筑的一部分,后因战乱等原因其他的建筑被毁,只剩下了三塔,成了后人凭吊历史的依据。主塔又名千寻塔,正东砌照壁,镌有“永镇山川”4字。崇圣寺三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总面积平方公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山川秀丽,四季如春,是祖国大西南一块待开发的宝地。全州辖一市十一县,是一个居住着汉、白、彝、回、傈僳、藏、纳西等26个民族的地区,年末总人口.0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0%,其中白族人口.53万人,是一个以白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是闻名于世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州府所在地大理市,是滇缅、滇藏公路交汇地。理,治也,"大理"意思即是大治理。在从公元年到公元年南诏灭亡后的30多年间,洱海地区出现了三个短命王朝。大理国的开国国君段思平建立*权后,实行新*,改革旧治,推行礼治,便取国号为"大理",意思是大大调理各方面的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道"(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大理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四个典故都有关,是滇地远古文明的中心,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活动。大理既是茶马古道的重镇,又是云南设治最早的地区,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年)云南就设叶榆、云南、邪龙等县。叶榆就是今天的大理,当时的大理是个丰腴之地,土地肥美,宜五谷蚕桑。8世纪30年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南诏国时期,大理地区的*治、经济文化、生产技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南诏是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才得以统一六诏的,因此与中原交往比较密切,通过吸收和运用汉文化,因而建筑、雕刻、绘画相当出色,享誉海内外的崇圣寺三塔、石宝山石窟、剑川木雕,以及著名的《南诏中兴国史画卷》等,都是当时的产物。当时南诏王凤伽异到长安进贡时,带回了唐朝赠给的龟兹乐队。他们与南诏的专业乐队相结合,创编了《南诏奉圣乐》,被列为唐代十四部音乐之一。后晋天福二年(年)大理国建立后,与中原宋王朝的关系更加密切,贸易频繁。白族文化已经提高到汉族文化的水平,各领城通行汉文,官、商各界竟相买汉文书籍、读汉字、写汉字。雕刻、绘画等艺术也有了显著的成就,现存大理地区佛寺中优秀的壁画,大多是大理国时代的作品,公元年,描工张胜温画的《大理画卷》又称《张胜温画卷》,被誉为"南天瑰宝",大理也因此有"经藏之都"的美名。蜀汉诸葛亮南征大理时置云南郡,唐代南诏国、宋代大理国在此设都。这个城市,很早便是云南*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理还被誉为"文献名邦"。清康熙十九年(公元年),汉*白旗人偏图以督标别将身份随云南总督赵良栋征讨吴三桂。因屡建战功,偏图被提升为云南随*总兵。康熙三十年(公元年),云南平定,偏图又被提升为云南提督,提督衙门就设在大理古城,偏图在大理为官15年,深感大理的人文兴盛,所以向朝廷申请了"文献名邦"匾额。这一块匾,如今高悬在文献楼上,斗大的绿字,黑底,苍劲醒目,是提督偏图亲笔所写。有着这样丰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大理不愧为"文献名邦"。从南诏国到大理国的五百多年时间里,大理一直是云南*治、经济、文化中心,之后又经过漫长的发展、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族优秀、经济富足的一块宝地。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大理四绝——“风花雪月”大理的自然风光以“风、花、雪、月”四大奇景闻名天下。“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无论是谁都不能拒绝这样的诱惑,所以,到了大理,除了古城你一定要去的就是苍山和洱海。每当冬春时节,山茶花、馨兰争芳斗艳,傲雪开放,苍山如屏,山顶长年积雪;洱海如镜,碧波万顷,白帆点点……“下关风”大理的下关(地名)是一个山口,这是苍洱之间主要的风源,风期之长、风力之强为世所罕见。一年之中大风日数在35天以上。下关风平均风速为每秒4·2米,最大风速达10级。下关风的成因是其特殊的地势形成的。每年春、冬是下关的风季,一年之中,平均有25天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达10级,由于下关地势特殊的关系,风产生一种窜上而复下跌的自然奇怪景象:如人朝北走,风自南面吹来,风揭走人头上的帽子,自应落于身前,谁知是落在身后,人们对此奇异现象,称为“下关风”。醉石、蓬莱阁。走在下关的街头,风撕扯着衣襟,吹走旅途的疲乏和散落的尘埃,令人心旷神怡,一身轻松,临风而歌。此时,会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回归自然与返璞归真,只在临风而立的那一刻感受到。到大理游览,风是最亲密的朋友,随时跟在身边,风是心中最美好的使者,吹来欢欣,吹走忧郁。在大理临风,是一种幸运和福份。“上关花”上关(地名)是一片开阔的草原,鲜花铺地,姹紫嫣红,人称“上关花”;大理气候温和湿润,"止于凉,暑止于温",最宜于花木生长。于是,爱花养花也成了白族人民的一种生活习俗。来大理古城看花,最好的地方,就是玉洱园。大理的茶花,当数这里的最多,最好。要说玉洱园里的茶花,其实全是几米高茶花树了,花期一到,大如碗口的花朵从树顶一直缀到树根,像挂满了好看的彩球,有种说不出的喜庆。听说这种木本的茶花,只有大理才有,这真是大理人的福份。也有人从苍山上采下山茶花来,花枝不大,也没什么形状,但经过雪风吹过,雪水浸过的花儿,叶子是油绿绿的,花朵柔韧肥厚,似乎全然没有把风雪放在心上,咧着嘴笑开了,有一种山民般的天然纯真,是大理最好的花儿。“苍山雪”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也是苍山景观中的一绝。寒冬时节,百里点苍,白雪皑皑,阳春三月,雪线以上仍堆银垒玉。最高峰马龙峰的积雪更是终年不化,盛夏时节山腰以上苍翠欲滴,而峰巅仍萦云在载雪。苍山花卉,品种繁多。云南的八大名花,即山茶花、杜鹃花、玉兰花、报春花、百合花、龙胆花、兰花、绿绒蒿,在苍山都寻找得到踪迹。大理苍山小径曲折险峭,过去上苍山探奇揽胜攀爬十分困难。现有游览索道坐着上山。如果你不愿乘坐缆车上山的话,也可在古镇上租马匹上下山,也是一种别样的感受。“洱海月”洱海的水,透明度较高,湖面碧波荡漾,每当风和日丽的夜晚,行近洱海之滨,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海面,地涌银涛,水光接天,万顷茫然,一轮明月在海中随波飘荡,洱海月色,令人惊叹。一键搜你感兴趣的热门文章
所有发过的高阅读文章合集
一心只专注做地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