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艺术空间
如何从无到有
今天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是著名藏族舞蹈家万玛尖措(看这儿:万马尖措,除了一流舞者和编舞,他还是……),他身上有诸多身份,舞蹈家,编舞家,舞台剧导演、编剧、独立撰稿人、舞蹈电影导演。还兼职平面设计,建筑装潢设计,手作匠人。
万玛老师有一个非常可爱的两岁女儿,最初搬到大理的原因也是为了女儿能有一个更贴近自然的成长环境。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搬去大理,因为孩子,这是最简单和最容易相信的理由。其实第一次去大理并没有好感,没去任何旅游景点。第二次去是被兄弟忽悠,住了几日没觉得有什么特别。
第三次去大理,是因为突然想去,记得那天狂风四起,乌云密布,我在一处河边房子里静静听了一个下午的呼啸。风渐渐停下时我激动不已,立即给爱人的电话说我们搬家吧。
我惊奇的发现这个地方有种总想回来的魔力,不是因为风花雪月,不是因为洱海苍山,是这里的人和满满变迁的时空以及无法言说的节奏,像极了我儿时的故乡。”
“奥赛”是女儿的名字,在藏语中是太阳的意思,万玛以此为空间命名,希望他对女儿的爱也能承载于此并一同陪伴女儿成长。
奥赛空间logo中一个拉着风筝的小孩子,就是以女儿为原型。
搬到大理后他到古城菜市场买菜时无意间看到一排铁皮房。
因为之前有在北京打造艺术空间的经历,在这儿建个小剧场吧,这个想法便在他心里扎了根。
改造前
改造后
大理那么大,为什么是在菜市场这样的地方呢?
趣觅君已开始也以为是有*府扶持的产业打造,没想到却完全是万玛老师个人的意愿。
让看似高大上的艺术回归到最普通不过的地方。
空间里可以看到苍山的剧场被命名叫“云聚场”,这也是大理第一个小剧场。
大理有风花雪月,从此又多了一个云,云卷云舒,云聚云散。
趣觅君在和万玛老师在奥赛空间的短暂交流中,感悟最大的就是他虽然是艺术工作者,但对事物细致的认知和动手能力让他完全不愧为一名匠人。
除了这个从菜市场的铁皮房浑然变成的艺术空间,能工出巧匠。
他在大理的家也是他一手设计并参与建造的,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便从一扇窗、一个椅子中透露了出来。
他曾这样说过:“创作需要各种尝试,无论是舞剧作品、实验剧、各类影像或建筑等。不管哪个领域,都要对未知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
各种领域都存在相互涉及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很好一个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挖掘自己的一个手段。在生活和事业上,可以有很多的身份和角色,这样的人生才会精彩,不留遗憾。”
这个多重身份无疑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拿过无数奖项的他这么评价自己:”一介舞夫,众人为师,匠者自居,知足平静。梦想一日回归故里,砍柴,种田,喂马,放牧,无限欢喜。”
以下是这段时间里
万玛老师在朋友圈的点滴记录
从空荡的铁皮房
到建筑设计施工点滴成型
梦想历时近一年半
终于一一呈现
奥赛空间本身
设计图
年2月26日
在工地度过的藏历年
年3月28日
找到了心仪的木头
后来变成了前台
年4月29日
在劳动节仍然在工地一线
年6月21日
因为想让女儿开心
于是在空间里建了一个滑梯
年8月4日
做好了墙上的阅读推荐框
年8月11日
洗手间完工
年9月3日
带着女儿拍空间宣传片
年10月6日
书架逐渐充实起来了
年11月14日
剧场灯光安装完毕
虽然改造工作辛苦
但有女儿的陪伴就很愉快
年2月10日
奥赛空间开幕
奥赛一天天渐渐成型
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
也是一名舞蹈家对艺术的爱
所有你看到的诗和远方
背后都是常人做不到的坚持和热爱
奥赛空间:大理古城南门外,绿玉路号菜市场内停车场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