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地区最大的难题是路,最需解决的也就是路。这是广大山区群众最有感触的一点,也是横在众多山区群众发展致富面前的最大一道坎,这道坎对于地处深山老林中的牛街乡荣华村就显得更为突出。
出行坐上客运车辆
荣华村委会位于弥渡县牛街彝族乡的最南端,距离县城近公里,离牛街乡集镇也近30公里,全村9个自然村全坐落于群山之中,外出通道长期处于闭塞状况,许多村民一辈子都没有到过弥渡县城,甚至没有赶过牛街集镇。直到年修通土路,许多村民才具备了外出条件,但由于道路标准较差、坑坎难行,赶次牛街集镇基本都是“打早出发、入夜归家”。通行*村路尚且如此,通自然路就更为不堪。
“在通村道路实施以前,我们村村民拿点东西都是靠人背马驮,卖核桃、买肥料都是自己背。特别是建盖房子,所有材料都是靠人背、请工抬,光是运输费用就比材料费还高。”凤凰村*支部书记鲁安良指着宽敞平坦的进村道路高兴地说:“现在么好了,在年修通进村道路后,去年再次实施了进村道路提级改造工程,加宽改直了道路,车子都能顺利的进进出出了。”
要致富先修路,一个地区的发展进步缺不了交通条件的改善。年,荣华村首先修建了通行*村土路,基本解决了群众出入通道闭塞的问题。后历经几次改扩建,于年再次投入多万元,对牛荣公路进行了油化,修筑了一条自牛街乡集镇直达荣华村委会长达26公里的柏油路,让荣华村多群众告别了赶次牛街集镇“两头摸黑”的困境。并相继实施通自然村进村道路,让9个自然村群众先后告别了运输靠人背马驮的历史。
一条路改变一个村,随着荣华村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群众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转变,全村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摩托车,四轮以上机动车从年初的唯一一辆发展到目前的60多辆。跑起了农村客运的五家村村民鲁国强高兴地讲:“交通条件改善了,路上还安装了生命防护拦,安全也有了保障,我们来跑跑农村客运,增加点家庭收入。”据了解,目前荣华村从事农村客运的有两辆具有客运资质的面包车,既满足了群众的日常出入需求,又解决了该村孩子们到牛街上学接送的难题。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荣华村也不再是过去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逐渐成了泡核桃、茶叶、中药材等土特产交易聚散地。牛街大帅茶厂职工罗朝富说:“过去交通不便,茶叶生产出来都难以拉出去,现在柏油路直接修到厂门口,运输、销售都方便多了。”
文章来源:云报
云报客户端记者:博达通讯员:姚文龙李克钊投稿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