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弥渡县拆除宗ldquo空心房
TUhjnbcbe - 2020/9/22 18:01:00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端的弥渡县,全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2.87万。其中,坝区面积平方公里,仅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7%,却居住着全县71.9%的人口。弥渡县坝区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人,是大理州12个县市中,除州府所在地大理市外,坝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份。


  以上这些数据,直观反映出了弥渡县人多地少、群众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有限这对突出的矛盾。近年来,弥渡县在农村建房热潮驱动下,出现了很多老村旧宅闲置空置的“空心房”“空心村”现象,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同时,也带来了一定安全隐患。


  弥渡县委、县*府为严格落实国家《土地管理法》关于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面积法定”“批新交旧、建新拆旧”等相关法规*策的要求,更为有效化解农村人地矛盾、腾退整合发展空间、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在今年以来的半年多时间里,创出了在大理州乃至云南省内有效整治农村“空心房”、提升人居环境的先进经验。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先行先试的弥渡县,正一步一个脚印,向着这个目标迈去。


  保田增地促平衡节约集约用地的良性循环


  “七八年前,弥渡县在全省率先试点进行‘空心房’整治,由于涉及面广、*策性强、问题突出,一直处于摸索阶段,经过大量调研,学习借鉴国内先进整治经验,今年2月开始在全县深入展开‘空心房’整治,至今短短半年多时间,取得了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存量、有效保护基本农田耕地、消除潜在安全隐患、提升人居环境等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群众真实感受得到的成果。”弥渡县委书记沙伟风介绍。

经“空心房”整治后人居环境大为提升的弥渡县农村。记者莫衍邹腊摄


  弥渡县是如何有效开展整治、清腾出大量宝贵土地资源、探索“职责明确、管理规范、布局合理、节约高效”的农村宅基地管理新路子呢?


  沙伟风说,有国家《土地管理法》关于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面积法定”“批新交旧、建新拆旧”等相关法规*策的支撑,通过全县各级*员、*组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用接地气的话语,把法规*策逐级讲清、讲通、讲透,再通过由村委会、村组干部,德高望重群众组成的理事会、监事会,组织召开村民大会、一事一议等民主形式,集思广益,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还有,按照每亩5万元补偿标准,对每户地面建筑和地上附着物进行一次性货币补偿,以及道路硬化、卫生保洁、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集体公共设施配套建设。

经“空心房”整治后人居环境大为提升的弥渡县农村。记者莫衍邹腊摄


  截至8月末,弥渡全县摸底排查出“空心房”多宗,已测量宗亩,拆除宗亩,收回宅基地证户,盘活的土地已用于土地增减挂钩亩(“土地增减挂钩”即:基本土地水田增加,建设用地减少,两者此消彼长,形成相互平衡挂钩的良性循环),解决群众宅基地刚性需求亩、村庄公共建设用地亩。这些清腾出的土地,让弥渡县农村在今后5年左右,不需要再占用新土地用于建房。


  那么,弥渡县全面展开的“空心房”整治,给当地带来了哪些成效和改变?


  危房空宅变良田老村复垦绿意盎然


  在弥渡县红岩镇章岗村委会青土坡村民小组,有近24亩土地,分为5级阶梯状种植着玉米,亮绿的玉米叶随风摇曳,整体环境显得十分清爽。


  这片玉米地,是青土坡村半山上的老村,因受到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影响,66户群众于年整体搬迁,在山脚下相对平坦的新址上陆续建起新房后,将“空心房”老宅拆除清退复垦出的绿地。

青土坡村村民左云权在老宅拆除后复垦出的绿地里。记者莫衍邹腊摄


  青土坡村村民左云权一家的土瓦老房,占地约半亩余平方米,有大小房间11间,建于年,到去年已整整30年,在此次“空心房”整治中顺利拆除。


  “老村的宅子几乎都有几十年,一些甚至有上百年历史,破旧失修还有倒塌的隐患危险。去年老宅拆除后,大家不仅得到了补助金,原址恢复成水田不再荒着,以后作为村组集体建设用地,还可以公开进入市场流转增加集体收益。”站在已种上玉米的老宅原址上,今年59岁的左云权讲述着他对于“空心房”整治的感受。

左云权在环境舒适的新居里。记者莫衍邹腊摄


  年轻时曾参*入伍,回乡后又曾担任过村民小组长的左云权说:“一开始有些群众不愿意拆除老宅子,觉得还可以用来堆东西或者搞点养殖,但经过镇*委、*府和村委会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现在大家体会到‘空心房’整治的好处了。”如今,左云权和青土坡村其他绝大部分群众,早已住进距老村1公里外的新村,他家也住上了两层半、平方米青瓦白墙的新房。


  通过合理整治“空心房”,不仅闲置的土地资源得以有效利用起来,得到相应经济补助后,青土坡村还将米进村入户道路进行硬化,村容村貌、卫生环境都有了较大提升。


  红岩镇*委书记赵登银介绍,全镇在“空心房”整治过程中,共拆除占地余亩老宅旧房,其中包括亩宗分散的老宅,以及4个整村搬迁点集中清理拆除的余亩老宅。她说,拆除“空心房”后,村容村貌改观了,清腾出的土地也可以发挥起效益。


  旧容已改新貌来破落大荒地蝶变美丽幸福岭


  在弥渡县另一个镇——新街镇,同样通过大力推进“空心房”整治,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整合利用,带动了人居环境的大提升。

蝶变的大荒地村。记者莫衍邹腊摄


  在新街镇董和村委会大荒地村民小组,一幢幢青顶白墙的新民居小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处处有绿化、干净而整洁的村庄硬化道路两侧;在被当地人称为“海塘”的村组大池塘对面,几棵郁郁葱葱的大树下,是由“空心房”整治清腾新建起的村组公共场所和村民活动小广场——整个村组的人居环境格外清爽宜人,一派现代新农村的宜人宜居样貌。


  “大家看,这些东倒西歪的老土房,道路上杂物和垃圾乱堆、乱放、乱扔,污水横流,这就是原来我们老村子破旧脏乱差的样貌啦,现在无论村庄环境还是群众意识素质都提高啦。”在大荒地村民小组公共活动室,小组长张林保指着电视屏幕上留存着老村“空心房”拆除前的视频资料,对经过整治后村庄人居环境的提升赞不绝口。


  张林保说,一开始有些村民觉得老宅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房子,不愿意拆,但现在环境好了、村庄美了、安全隐患消除了,大家都理解明白了“空心房”整治的好处。

要把海塘种上荷花,变为“荷塘月色”的大荒地村民张成汉。记者莫衍邹腊摄


  承包了村子11亩海塘养鱼的村民张成汉,认识到养鱼对水质有一定影响,他打算明年起不再养鱼,而是种上荷花,把海塘打造成水清花香景美的“荷塘月色”。


  新街镇*委书记李聪介绍,今年3月初,大理州委、州*府在大荒地村召开了全州“空心房”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现场推进会,不到半年时间,昔日破落的大荒地村已蝶变为今日美丽的幸福岭。

弥渡县新街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记者莫衍邹腊摄


  李聪说,在一户一宅“空心房”整治过程中,新街镇探索出一套缜密、合理、有效的“十个三”工作法,此外,先行先试机制体制创新,在大理全州组建起第一家乡镇级,由自然资源所和规划中心合署办公的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在12个行*村配备助理员,个村组配备信息员的“两员一中心”创新工作模式。


  新街镇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进行全镇土地利用保护、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实施、镇村房屋规划建设审批管理、一户一宅“空心房”整治、“两违”巡查治理、镇村风貌管控等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弥渡县合理整治“空心房”的生动实践,有效增加保护了基本农田,清腾整合出新发展空间,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缓解了坝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为将来实现乡村振兴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来源:云南网记者莫衍邹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发布

1
查看完整版本: 弥渡县拆除宗ldquo空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