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朱棣的孙子朱瞻基,以一方不敬为由,正式从越南撤出。次年,越南义军首领先后建立了后黎朝,越南从此复国。明朝也正式撤销了布政使司,这是中原王朝在越南最后一次进行直接官宣。
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还要从秦朝说起。
秦始皇于公元前年统一中原,继而进攻位于华南、越北的百越(又作百粤)。公元前年,秦朝设置桂林郡(在今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海郡(在今中国广东省)及象郡(越南北部)。秦朝对此三郡推行移民实边的政策,将中原内地的民众迁徙到这里,让他们“与百粤杂处”。
秦末,中国内乱,南海郡尉赵佗割据当地。中国史书记载他迅速扩张势力,“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成立南越国。南越国对中原的西汉王朝入贡受封,对内实行“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在越北地区,“令二使典主交阯、九真二郡人”,设立官署以作统治。南越国又透过军事压力及财宝馈赠,增强对邻近部族闽越、西瓯、骆等的影响力。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实际上是汉族统治者建立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
后来西汉还给这个地方起个名字叫做交阯,不过这块地方毕竟太远,中原势力辐射很弱,也不能完全的同化中原文化,所以此处一直是动荡不断,频发战乱。
公元年,五代十国战乱爆起,一时之间无暇顾及此处。交阯的地方政权终于脱离了华夏的掌控,一举击败了当时十国里的南汉之后,越南与中原屡次交手,虽然需要名义上附属中国,成为华夏属国,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独立了。后来陆续经历多个朝代,十四世纪末,越南衰落,国政被外戚胡济把控。一四零零年,胡济直接夺位,建立胡朝自称虞舜之后,改国号为大虞四年。吴继退位给儿子胡汉仓,自称太上皇,把持朝政。
这种事情,按照古代属国的政策,明朝是可以干预的,并且有权利废除。
此时的明朝,朱元璋消灭了元朝,十分希望重建起被元朝破坏的千疮百孔的华裔秩序和朝贡体系,也就是当周边各国名义上的共主,胡济夺位之前,废除君主这种不讲规矩的行为,令朱元璋十分愤怒。从而断然拒绝了越南的当年朝贡与邦交等一切事宜。
胡济得知此事相当畏惧,篡位后小心翼翼不敢让明朝得知半点信息,所以长期向明朝隐瞒这件事。
一直到一四零三年,朱棣上位成功后,胡汉沧才嗅到了机会。他谎称,以暂时帮忙管理安南国事的名义,向刚上位的明成祖上表。
并狡辩称陈朝子孙已经灭绝,自称是自己是陈朝皇帝之外甥,并且受到群臣的爱戴,请求册封安南国王。朱棣非常怀疑,于是派人前往安南调查。
特使到安南彻查此事,以用查证,遍访各阶级人员。
不过此时安南已被胡适彻底掌权,所以特使并没有调查出任何不妥,于是最终明成祖封湖汉仓为安南国王,最终得到了明朝的认可,卧薪尝胆的胡适终于是名正言顺掌握了安南国的政权,并加以巩固。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后来一位名叫陈天平的人从老挝进入明朝,自称是陈朝宗室,将胡篡位一事详细的禀明了朱棣。
于是朱棣再次派御史李奇又一次前往安南了解情况调查访问。得知此事的胡适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如果事情败露,结果将不堪设想,明朝当时对于附属国的威慑力还是相当大的。
胡适相当畏惧事情被揭穿,无奈之下竟派人暗杀李奇。但是李奇去之前就知道事关重大所以早有准备,但是毕竟是异国他乡,属下拼命保护最后才很狼狈的逃回了明朝,并将其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的禀告了明成祖,明成祖勃然大怒。
没过多久,朱棣又收到了边境防御官的奏折,胡经
胡朝官员
常在边境制造事端,入侵内陆的事件也屡有发生,已经引起了当地百姓的不满。于此同时安南南边的邻国也派人送来了求救书。表示安南曾多次入侵他国,并询问是否是明朝的意思,明确表示请求明朝干预此事,并请求颁发禁令,加以严惩。朱棣得知此事才觉得是时候要敲打一下,甚至与大臣商议是否要剥夺其统治,但是当时的安南对于明朝实在是无任何价值。
不过胡此时脑子还算清醒,没待明有任何动作就
先向明朝上表谢罪,并一年之内多次向明朝朝贡,并在边境问题上向明朝有很大的让步。
于是,朱棣才暂且放下了发兵的念头,将此事暂且搁下,示意下不为例,如有再犯,定出兵伐之,当时的明军对于附属国来讲就是摧枯拉朽的最好诠释。
直
越南前来朝贡
到一四零六年初,朱棣五千人护送陈天平回国,而之后胡的一波神操作,可以说是令人目瞪口呆。可见在权利的欲望下,人通常是不冷静的
胡居然在境内伏击了明军士兵,抓获陈天平后不待关押就直接凌迟处死。
朱棣本身就是名分不正,因此对名分看得非常重要,所以当场震怒。
于是发布公告:胡朝不断骚扰内陆边疆,惹是生非。后又背信弃义。
这不仅是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还严重损害了明朝作为宗主国的威信。
于是整个明朝群情激愤,文臣武将纷纷表示要出兵镇压,有必要的情况下先派人取而代之,再作打算。这次明是真的动怒了,伏击宗主国的军队,是对权威的挑衅,虽然说护送的士兵不是王牌军队,而且根本就没有备战,甚至连武器都没有带全,本以为是公费旅游,没想到出其不意之下遇到祸端。
年七月,明朱棣责令大军分两路攻打安南。明军训练有素又占天时地利人和,明军战力强悍在当时世界版图上也没有对手,而反观胡适因为夺权的缘故,大部分精力用来内部镇压以及消灭此起彼伏的反对势力。并且军队和明军相比从训练到装备以及作战经验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
明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从决定出兵到活捉胡适父子,战事胜利也仅仅用了半年时间,明朝就干净利落地解决了问题。
此时越南已经被明军所占领。对于明朝来讲,此地的经济与军事地理其实是食之无味,唯一的利用价值也就是能扩大明朝的影响力,能让当地的人给做做广告而已。
于是新的册封领导者人选变成了难题,因为正统的陈姓家族经过上次伏击事件基本已经灭绝,一时之间明朝找不到合适的代理人。于是,明成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策,既然无人可选,干脆纳入版图自己吃掉。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被征服的越南军队
因为在此之前越南已经独立多年风俗习惯也已和中原有了较大差异。并且经济国力与明朝差距太大,基本各个方面都需要救济,人力物力入不敷出,因此大大的增加了统治成本。
明成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首先是因为前期战事太顺,所以其心太乐观。
其次,开疆扩土这个词对于每个统治者都是相当有诱惑力的,这对于喜好功绩的朱棣来说,也是巨大的。
而且在此事之前也有成功的案例,云南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都独立于中原之外。
南诏国大理等,一直到元朝灭大理国,中原王朝才控制了云南。
然而元朝统治并不稳固,大理段氏等地头蛇在云南仍有很强的势力。一直到一三八一年,明朝南征,才彻底打下云南。
之后,明朝进行文明同化,并且大军镇守,颁布移民屯垦等措施,最终将云南牢牢把控。
参照案例又考虑到永乐时期明朝国力鼎盛,消化一个小小的安南理论上足够支撑,而且安南也从秦朝开始或多或少的都在被中原文化影响,如果明朝施政得当,控制越南并将来成为中原的一个省,不是没有可能的。这种功绩的诱惑是巨大的,开疆扩土如果成功,世界地图将为止改变,名垂千古是肯定的了。
而且一旦彻底控制越南,无疑会极大程度提高明王朝在东南亚的威望,对于别的附属国的震慑力不言而喻。
但是事与愿违,明朝施政虽然是下足了功夫,比如将安南精英送往南京公费学习深造,学习建筑、医疗、纺织、耕种等,并且培养其亲民思想,在基层官吏中给安南本地人留出多个名额。这些政策虽然起到一定效果,但却低估了同化需要的时间与精力,想一口吃个胖子。总体来说,明朝在安南的统治相当失败。
首先,明朝在安南的经济政策不是很宽松。凡是经营矿产、开采等行业都有官方把控,比如在山林地区寻找象牙犀牛角,在海滨地区采集珍珠。
另外,土产如胡椒、香料以及野生动物的捕猎,如鹿、象、龟、雀、蛇等,也都大肆搜刮,导致民间怨声此起彼伏。
按理说,新开辟的疆土应该派遣致力忠诚之人进行适当统治,以安民心。
而明廷所派官员,是就近从云贵地区的官员中抽调,而这些地方的官员有很多都是因为犯错流放过去的,有的甚至还是戴罪之身,能力和素养都相当差,大部分都是懒政,或者以谋私为目的。
他们在安南大肆鱼肉百姓,给安南人民造成极大困扰,导致安南地区事端颇多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人民起义。
张辅
即使明军战力的确强悍无敌,动荡都能被即刻扫平,不过安南地区的混乱局面使得明朝统治成本相当的高。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就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于是又派张辅大军进行整体镇压,大军又是以扫荡之势横扫各路叛军,过后又从新建设并从新设立州县,从新委派基层官员并调整政策,才一时稳住了局势。
可是好不容易做出一点成绩后,北方蒙古大军入侵了,朱棣无奈又把它调回边关以防不测。这也是最大的一个失策。
后世通常认为,若让威望极高的张辅长期镇守安南的话,安南的局势会逐渐稳定,长期发展文化同化以后,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是很有可能达到目的的。
然而大军撤走后不久,安南清华省兰山乡豪族黎丽起义,这便是越南历史上著名的阑珊起义的序幕。
然而明军的镇压却换成了边境城市的驻扎军,导致征讨多年都没有平定此乱。
时间一长,此消彼长导致叛军的势力超越当地的镇压军。
此时的安南完全成了明朝的一个包袱,每年空耗大量财政却无进展。一四二七年,尽管户部尚书夏元吉以及张辅极力反对,最终明玄宗还是决定放弃这块地方,结束了明朝在越南的失败统治,同时明王朝在东南亚的威望也受到极大打击。自此之后,中原王朝再没有直接统治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