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市区,有这么一座千年古城遗址,是大理最值得一逛却最容易被游客遗忘的景点,其深藏于大理市井之中,是大理下关历史的起源,这就是龙尾古城。
龙尾古城,亦称龙尾关,位于如今的大理下关,苍山斜阳峰下,西洱河畔,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作为南诏古都城的南大门,其见证了“天宝战争”的全过程和大唐的由盛转衰。
其作为茶马古道和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的重要十字路口,其见证了中国古代“外贸”的繁荣和衰败。
如今的龙尾关,仍是本地居民的居住地,藏身于市斤之中,若无指点,从它旁边路过,极易错过。
过了黑龙桥,到了西洱河北岸中丞街路口,乍一看以为只是一条普通的街道,往前走上一段距离,顺着街道抬头望去,才能隐约看到龙尾关城门遗址。
踏着石砖路往上走,各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屹立街道两旁,其中还有很多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兴盛时留下的台铺,虽早已物是人非,但还是能从这些台铺想象出丝路和茶路兴盛时这里人来人往的景象。
除了台铺,路边还有不少民居,至今还住着当地居民,其中不乏当地名人故居。
路边还有一些将民居稍作修整,改造而来的极有特色的小店,一道小门将店里店外分隔成了两个世界。
路边石砖砌成的排水沟内流水潺潺小孩们在路边嬉戏打闹,偶有几个老人悠闲地坐在路边屋檐下,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外婆家门口的那条小路。
再走一段就到了龙尾关城楼遗址了。唐代筑成,至今多年,自天宝战争起,历经无数战火而屹立不倒,可见古代南诏先民的建筑技艺之高超。
穿过龙尾关城墙,里面就到了居民区了。
穿梭在古老的宅子和街道巷陌之间,伸手既能触碰到斑驳的墙壁和岁月侵蚀造就的沟壑,感受历史所散发出来的力量。
祠堂、道观、寺庙以及当地人取水的大井,处处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城区虽破败,但却有如今繁华的城市里找寻不到的那份安宁与祥和。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面貌也在不断更替。作为破败的居民区,为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当地经济的发展考虑,拆迁改造势在必行。但是作为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变革的千年古城区,又是不是应该对其进行完整保护,让其在历史长河中安然地沉睡,亦或是选择一个折中的方案,找到一个平衡的点?现在的龙尾古城就处于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据可靠消息称,龙尾关已经被某个旅游开发公司拿下,准备做整体开发。和当地的居民聊天时,发现大家都很担心开发的结果是什么。有个就住在龙尾关的热心司机告诉我们,虽说有安置房,但真的很担心里面的古建筑,毕竟世代生活在这,拆改翻新以后就再也见不到这货真价实的古城了。
龙尾关究竟命运如何,我们还不得而知。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它还是以历史文物古迹的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又或将摇身一变,成为下一个“大理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