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袁家口子大堤修建记事
TUhjnbcbe - 2025/3/4 16:40:00
中科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bjzkbdfyy/

(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旧图拍摄于年)

已经消失的袁家石梁

袁家石梁被毁坏于八十年前的袁家口子大堤修建工程,特别是新中国建国以后,沂河堤堰的加固、村民盖房等取石活动。

八十年来,虽然风声雨声时急时骤,可是,那累累的岩石已经不能琴瑟和鸣了。年的4月至7月,抗日民主政府冒着敌人的炮火,修建袁家口子沿河大堤。民工6万多人轮番上阵,筑起了石堤米,河堤共米。所用石料多是取自河中的岩石,但没有破坏河头的景点巨石。

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临近村里的人们破除“迷信”,纷纷到石梁上取石盖屋。特别是年大洪水冲决里宏以下的河堤之后,为了加固沂河堤堰,分段修建袁家庄子段、殷家庄段、黄疃段、沙沟段、榆林段等石堰。修堰需要大量的石块,袁家石梁炮声隆隆,那石洞、石人、石牛、石马、石鏊子连同满河的岩石,便都被分身砸碎了。

袁家口子大坝上所立石碑,石材也是就地凿成。老人们说,那块石碑用石就是天造地设的,其形方长,其质细腻,大小合适。当时,人们扎了几十个抬棒,用了一百多人,却愣是抬不动它。有一壮年人士,或许是祭祀过上天“神灵”,他挑了三十几个壮汉,自己站到石头上挥旗指挥,那块巨石竟然被轻松地抬起了。

巨石抬到立碑的地方,由南黄埠村的世家石匠邹汉武打磨雕刻,然后安然立起,这便有了精巧颖异的《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

纪念碑碑文重读

《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碑文。

本县沂西区袁家庄迤北,为沂、汶二河汇流处。每值夏秋雨季,山洪暴发,二河之水同时俱涨,复因河床过高,河身太狭,水量激增,宣泄不畅,辄由袁家庄东溃决南流,致三十余庄村尽成泽国,万余亩膏壤悉被淹没。数十年来,动成巨灾。虽旧有土堤,因岁久失修,颓废弃用。民众苦之,每思兴筑石堤以防水患,而卒未能也。

自我民主政权树立以还,兴利除弊,不遗余力,对此攸关民生之举,奚能漠然置之?经详细戡查(勘察)精确设计,乃决计兴筑。赖本区行政专员牟宜之、本县县长尚明两先生之号召领导,与全体工作同志、群众团体之奋起努力,及民众之热烈拥护,遂于本年四月上旬,鸠众庀材,经始兴工。民众莫不踊跃欢忭输财服役。历时三月余,值我抗战建国四周年纪念之日克告厥成。此后,当可永杜水患,丰稔有期。乃举行盛会,以志不忘。与会民众举欣欣然有喜色,其乐从如何可知也。至沂、汶二河水利工程之全部兴修,则有待于异日。

大堤计共长五千零三十九公尺,土堤长四千七百三十公尺,石堤长三百零八公尺,石堤宽底四公尺,顶一公尺,高六公尺,地基一千二百十五方公尺。共需民工五万六千三百名、石工八千九百六十二名,用石灰八万七千五百十斤,费国币一万五千四百七十四元七角二分。

在敌后战斗环境与春荒严重期间,而能克服困难,竣此巨工,实为我民主政权对民众利益关怀之切及民众有坚强组织与伟大力量之表现。我中华民族倘能精诚团结,发挥其有生力量,则抗战必胜,建国必成。证之堤工,吾人之信心当弥加坚定。

为庆祝大堤之落成,爰撰文勒石,以资纪念。后之人当加意爱护,岁时培修,使此千金之堤与我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并垂不朽云。

邑人刘云浦撰文

张射东书丹

邹汉武镌字

中华民国三十年七月七日立

(纪念碑正面老照片)

六面体的石碑,六个面都刻写了文字。面南正面的文字:“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牟宜之题”,并且有“牟宜之印”方形图章。

牟宜之

需要说明的是,“牟宜之题”文字,已经被人为破坏过。据袁家庄子村老人回忆,大堤修建、纪念碑落成以后,鬼子、汉奸来扫荡,村里人用秫秸把纪念碑遮起来保护,有几次瞒过了。但也有一次被鬼子汉奸发现了,虽然没有把纪念碑整体破坏,但把牟专员的名字给打残了。

碑的左行第一面,是“出工数目列下”、“捐款数目列下”、“监修人题名”等内容。

“捐款数目列下:边联县政府助国币八千元;里宏乡捐国币一千二百元。诒谷堂捐皂丹十斤半;刘晓九捐皂丹八斤半;述善堂捐皂丹八斤半。

诒谷堂是刘家店子刘氏大家族的一个堂号,刘晓久也是刘家店子刘氏大家族人士。他们捐助的是皂丹。

“皂丹”是什么?是不是肥皂?去度娘那里查询,也没有结果。读者朋友有知道的,可以在留言区里告知。

内还有砖埠子乡、双凤乡捐款数目。

“出工数目列下:“专员公署,助工二百名。砖埠子乡,出工六千九百七十七名。莪庄乡,出工五千名。”另外有土山乡、里宏乡、和庄乡、汉沿乡、黄泥堰乡、葛沟乡、坊南乡、左泉乡、河阳乡、侯家宅乡、朱里乡、唐山子乡、双凤乡等乡的出工数目。

这些乡都是边联县下属乡,其中的黄泥堰乡、葛沟乡、坊南乡、左泉乡、河阳乡、侯家宅乡等都在沂河以东。

“监修人题名:江海涛焦梦晓李舜衡陈星淮高师勇洪旭延刘瑞然崔立芳马星堦刘佛缘朱铭堂李廷恩赵子林李学宣黄明甲李修治孙殿儒汪殿升高兰芳”等八十一人。

这些监修人中,除了江海涛、焦梦晓等几个是沂蒙专署的领导人之外,可能大多是村里的庄长、爱国人士、民主人士等。如刘佛缘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刘家店子村的开明士绅。马星堦是葛沟村的士绅,也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在以往的文史资料中,多是以“马星阶”的名字记述,看来只是使用的同音字。他的本名应该写作“马星堦”。

左行第二、三、四面是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碑文。

左行第五面,是黎玉和范明枢题字。黎玉题字是:“民主堤民主战胜一切黎玉敬题”;范明枢的题字是:“上天下地人位乎中志士担当乃有事功袁家石梁二水流洪历年为灾牟子宜之矢勤三月于焉荡平范明枢敬题时年七十八岁”

堪称石刻艺术品的六棱石碑

袁家口子大堤纪念碑为六棱柱体,通高3米。碑身高1.90米,6面皆有镌文,每面宽0.38米;碑帽呈苇笠状,笠帽六角,帽顶圆尖;碑身碑帽完美组合,直立成一个劳苦大众之形象。

碑体、碑首的创意和设计,据说是由南黄埠村孙树德提出并设计的。孙树德是当地名医孙兰修的父亲,出生于年,病故于年,活了岁。他是个老木匠,和同期的著名乡绅刘义是磕头兄弟,也同是闻名一方的“细木匠”。刘义老家是南黄埠村的,在张庄街居住。他就是著名的抗日英烈刘震东将军的父亲。

孙树德给量定好了碑材、六面体等尺寸后,用木头做了一个碑首的实体样子,让本村老石匠邹汉武等比量着做出了碑帽子。

邹汉武是本乡南黄埠村人,家里几辈子石匠。他负责大堤石墙的设计,别出新裁地在石墙的迎水面,间隔垒筑凸墙,凸墙既能坚固墙体,又能分流下行的洪水,减缓水流对墙体的冲击。

这个民间老石匠,不一定识字,但是,从他刻写的碑文看来,他深得书写笔划之要,字体笔划舒展有力,味道十足。

碑体石材是就近取材,那块岩石离石山不远。石匠们看好了那块岩石,就按照碑材用料,划上了取石记号,打上一周遭的石錾子,很费力地取下来。这些取石干活的石匠,是沙沟村一个被叫做“老傅”的石匠带头。

参入开采碑材石料的还有王家新兴的老石匠王修恩等附近村里的一些有名的石匠;据村里说,王老前辈的家里人,至今还保存着他采石头用过的锹等。那个专门用于开辟石材的锹,很短很粗,斤两是18斤。

碑材取好后,用了很多的抬子,用了人抬起。一个壮年人士站在石头上,打着旗子,喊着号子,指挥着抬到了空地上。碑面磨制,先用錾头洗净碑面,再是用了磨盘,轮番打磨。

碑石打磨刻写完成后,使用屯土的办法竖立起来;同样用屯土的办法,把碑帽子安装上了。

斯人已去天地悠悠

袁家口子大堤纪念碑,由牟宜之题写碑名,并有黎玉、范明枢题字。洋洋洒洒千字碑文,是刘云浦撰文,由张射东书丹,并由老石匠邹汉武镌刻。

这些铭记在纪念碑上的名字,还有不记姓名,只记数字的修堤民工,共同成就了这一民生巨事、民主丰碑。

袁家口子大堤是年,由鲁中沂蒙区行政公署号召主持修建的;当时的沂蒙专署专员是牟宜之。

牟宜之是今日照市牟家小庄人,出生于年,病故于年4月29日。

他是一个充满传奇人生的革命家和诗人。他出身于乡绅家庭,少年时代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他聪颖洒脱,15岁入读济南正谊中学,17岁入读北京中国青年会中学,学问扎实,行为不羁。当时社会,他有着硬挺的家庭关系,国民党元老、著名的训诂学家丁惟汾是他的姨夫,同时是他的远房舅舅。

他在上海、济南游历闯荡过,又参加过“日照暴动”,还流亡日本上过学。他是中共早期的党员,还当过国民政府的乐陵县县长。

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抗日战争时期,毁家纾难,支援八路军抗战。在沂蒙抗战最艰难的日子里,他身任沂蒙专员之职,领导和号召沂蒙民众,在周边鬼子汉奸活动猖狂、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修建了袁家口子大堤这一民生工程。

年轻潇洒,意气风发,敢做敢为。修建这个大堤,周围日寇环伺,汉奸当道。也只有具有冲天之志的牟宜之敢想敢干,提出这一计划,并且付诸实施。

撰文的刘云浦先生,是著名乡绅,清末老秀才,垛庄燕翼堂人。垛庄燕翼堂,在风云动荡的上世纪之初,走出了刘晓浦、刘一梦两位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年4月5日,刘晓浦、刘一梦叔侄两个被韩复榘残杀于济南。刘晓浦的二哥刘云浦含泪收回两人的尸体,暂厝于垛庄村南桑行子地。

刘云浦曾经说:共产党不取得胜利,我决不出殡!

八路军队伍来到山东,燕翼堂刘家卖掉了土地,购置了枪械,成立了子弟兵连,支援八路军抗战。

沂蒙区党委和行政公署成立,刘云浦被选为副参议长。袁家口子大堤修成,这个一心倾向共产党和八路军抗战的革命老人,来自民间,又有着秀才的文字功底,撰写碑文,理当其然。

说来话长,年,刘云浦的孙女刘纯和牟宜之喜结连理。建国后,牟宜之、刘纯这一对革命老夫妻,历经运动、被打成右派,飘摇于黑龙江北大荒,经历了人生不尽的坎坷和风风雨雨。他们共同养育了五子一女。

(牟宜之刘纯夫妇)

牟宜之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在人生飘摇的动荡里,他以诗言志,以诗唱情,留下了二百余首泣血之作。评论家说他的诗歌:“其艺术性、人民性、正义性品味极高”,称他为“国士”,是“一位独立思想的殉道者”。

碑文的书丹者叫张射东,据说是当地一位老者,清末廪生。

在碑上题字的黎玉,是中共早期的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黎玉领导山东省委发动山东各地的抗日武装起义,并领导了徂徕山起义,兼任起义部队政委。年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八路军山东纵队政委。年,任山东战时工作执行委员会主任。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领导山东纵队与进入山东的八路军师部队并肩战斗,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和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

在碑上题字的范明枢,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民主活动家、教育家、著名抗战老人。鬼子扫荡最猖狂的时候,老人藏身于高湖北桃花坪村盘龙崮上的地洞子里,度过了四年时光。四年里,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土洞里,洞口外是借以伪装的羊圈。桃花埠村的乡亲们给他送饭、保守秘密。他也经常出席根据地的政治、民运、教育、宣传、民运等抗战活动,没有走漏一点风声。范明枢老人也曾居住在鼻子山前的花山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作。

袁家庄子村老者的记忆

年7月23日,袁家口子大堤纪念碑保护工程竣工典礼这一天,笔者在袁家庄子村采访了95周岁的袁锡勤老人。老人对修建袁家口子大堤时的记忆还十分清晰。

他说,堰没修之前,每年夏天发大水,村里人都要时刻准备着逃跑。因为发大水的时候,总是在村东的袁家口子行水,水从这里走,往下都是村庄和庄稼地,水大了,淌不开,大水就会上泛淹没村庄。

袁家口子水路,是行洪冲开的斜路。汶河河口,旧有袁家石梁堵塞。袁家石梁是河口的一片岩石滩,这片岩石,有几百亩地大的地场,岩石裸露,高高低低。有些岩石,经过了水流的常年冲刷,岩石下面,都是空洞。旧社会闹毛子、闹土匪,这片岩石下还是附近村里人躲土匪藏身的地方。

汶河水流到这里,水小时还能下得去,水大了,岩石石梁成了栏门墙。大水冲开袁家口子,南岸一溜村庄就要遭殃。

牟专员领着人来堵口子,修大堰,那年他二十一岁(虚岁)。附近“南五庄”、“北五庄”的人都参加,还有西到垛庄、南到小河口李官、东到大店汀水、北到界湖和庄的人都来干活。来干活的人都是自己挎着篮子、包袱,带着地瓜秧子、豆面子,自己带饭。

当时,大堰打底的地基,是八尺宽、四尺深,开挖好地基后,全部填上石头。

里宏村88周岁的张彦仕老人,也对修建大堰时的场景记忆犹深。

张彦仕老人说,修建袁家口子大堤时,他十四岁(虚岁)。公家发了购粮证,一天供应二斤蜀黍,二斤蜀黍要自己花钱买。

当时负责起石头的是沙沟老傅石匠和南黄埠的邹汉武、邹汉奎兄弟两个。在袁家石梁起石头,上午打炮眼,下午放炮;放炮时漫天都是飞燕样的石头乱飞。

负责工程的有大店姓庄的一个人,他指挥着从东面的杨庄(沂东县杨庄)调来石灰,一天七八十车子。袁家口子沟很深,全部填上石头,灌上石灰,很结实。地基打好后,垒起石墙,上面再填上夯土。五个人一个夯,打得结结实实。

工程完成了,还搬来了戏班子在袁家庄子村西唱了三天大戏。

大堤修成以后这些年,几次大的洪水,水从堰上过,大堰牢牢靠靠没有一点事。再以后,大堰几次整修加高,加上上游修了水库,再没有过水的时候。

七十五年后的典礼

年7月23日,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保护工程竣工,县委、县政府举行隆重的竣工典礼仪式。朱德元帅的外孙刘康、牟宜之之子牟广丰、黎玉之子黎小弟等老革命后代来到袁家口子大堤出席仪式。

这次“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保护工程是因为纪念碑七十五年来受风吹雨淋日晒,自然风化严重,碑文已经漫漶不清。年汶河右岸滨河路开工建设,年底袁家庄汶河大桥建成,滨河路和大桥引桥路基路面提高,从纪念碑南侧绕弯通过。纪念碑所在地形成半月形洼地,雨季积水,碑体受侵。这么宝贵的文物实体,无论从受损保护和视觉形象的提升,都成了一件很紧迫的事情。

年6月,沂南县人民政府责成县文广新局负责保护工程建设。县文广新局积极与县住建局、规划局、环保局等有关部门联系协商,工程很快开工建设。山东广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了工程,提高了碑座地面,纪念碑整体原位置提高。新建八角石雕碑亭一座,铺装了大理石路径及台阶;建设了排水、环境绿化等工程。使纪念碑、碑亭和周边堤坝高度及环境相协调。工程总监人是吕宜乐,施工负责人王德山。

工程竣工之时,县政府邀请牟宜之之子牟广丰撰文,请县内书家刘长水书丹,并请刻工朱锋先刻写了碑文,新立了一通“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保护工程碑记”石碑。新立碑碑记文字是:

袁家口堤,伟业工程;敌后战场,民立誓盟;造福百姓,珍视民生,固若金汤,水患荡平。日寇进犯,扫穴犁庭;丧心病狂,挖字除名;群众保护,柴草覆倾。军民一家,鱼水情浓。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七十五载,弊除利兴。五七洪水,波澜不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十里八乡,奉若神明。正月祭拜,十五上灯;婚丧嫁娶,长堤送迎。香火不断,供品丰盈。丙申春夏,大桥贯通,培堤修路,碑处低平;降雨积水,碑座泥泞。县委县府,雷厉风行;拨款卅万,垫土提升,整饰堤碑,勒石筑亭。加固基座,石板铺径;美化环境,植柏种松;芳草绿茵,岸沚兰汀;清波微漾,良苑蓬瀛。二水交融,同映碧空,群山竞秀,共汇沂蒙。远接砚池,近邻智圣;老区新貌,神女殊惊,中华民族,指日复兴;千古丰碑,万世传承。

撰文牟宜之之子牟广丰

沂南县人民政府立

二〇一六年七月

年7月,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保护工程竣工

保护工程之前的纪念碑(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保护工程即将开工之时,我与工程的监修人、施工负责人等来到纪念碑处。忽然之间,近处的土堤上刮起了一个旋风。旋风从眼前刮起,越刮越大,旋起了一条越来越大的烟柱,扶摇而上。

在堤堰上观看的袁启邦等老人说,这一定是老天显灵了。七十五年前,老前辈们万人上阵修建了造福民众的袁家口子大堤,并立了石碑。今天,石碑即将得到提升建亭保护,老前辈们一定十分高兴。

烟柱越过堤堰,刮向了汶河河口。(老照片)

今天的保护亭

六角石碑早已成为当地民众的一个崇拜和信仰。

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都来这里烧纸、放鞭、拜祭。

许多人家,给小孩子拜了干爹干娘,每到拜祭之日,都要拿着祭品来此祭拜。

石碑前面,有很明显的烧纸、鞭炮痕迹。

碑亭后面,刻立了三通石碑,分别是文物保护碑和《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保护工程碑记》等。

牟宜之之子牟广丰撰文的《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保护工程碑记》

纪念碑南边就是汶河经常决口形成的袁家口子旧河道

(老照片)袁家庄村东旧河道

(老照片)袁家庄村东旧河道,是历史上历次洪水决口冲出来的。

纪念碑原位提升,并且建立了全石碑亭保护。

八十年前修建的袁家口子大堤,挖深坝基后填筑石块、石灰,上面用石头砌墙。大堤河道内面,隔不远就有一个半圆形加固体。

碑亭的南侧新修了滨河大道

汶河口修建了汶河大桥

碑亭南边,就是袁家庄。

大堤西段,通向里宏等村庄。

大堤下是通往河口水漫桥的老路

向西的土堤

大堤西端土堤,年发大水时决口。洪水从袁家庄子村西村后流向了袁家口子旧河道,漫过大小汪家庄西边南去。(老照片)

通往袁家庄的道路

(老照片)袁家庄村内老巷

(老照片)

(老照片)据老人们说,当年建设袁家口子大堤的时候,来自外乡的民工住满了每家每户。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袁家庄东西大街

逐年加固延伸的汶河大堤。

袁家庄子村后,洪水冲决过的痕迹还能看出来。

袁家庄村后,有两通石碑。

临沂市水利局所立“重点保护水利工程设施遗迹”碑

碑文是:

袁家庄堤防工程位于沂河右岸沂南县砖埠乡袁家庄村北,沂河、汶河交汇处。该段堤防工程长米,兴建于年,年沂河大洪水后,进行了堤防加固培高、培厚处理。目前为三级一类堤防标准。

年10月,沂河水利管理局对其中的米进行了混凝土硬化处理,设置了放浪墙、路沿石和水溜子。进一步改善了堤防工程面貌。

沂河水利管理局

袁家庄堤防工程简介碑碑文是:

袁家口子大堤位于砖埠镇袁家庄村东北,堤北为沂河和汶河并汇处,历史上曾多次因洪水暴涨,由此决堤南下,致使30余村庄尽成泽国。

年4月,抗日民主政府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动用民工人,奋战三个月,开支国币1.5万元,筑堤米,其中石堤米。水患根除。大堤竣工后,立碑石以记其事。

管护单位:沂南县砖埠镇双河村民委员会

责任单位:沂南县人民政府

监管单位:沂南县水利局

由于汶河、沂河上游分别修建了重山水库和跋山水库,水灾已经得到了根本控制。汶河河口,已经多年没有泛滥成灾了。

这里已经开辟为“山东沂南汶河国家湿地公园”

随着滨河大道的建成,袁家口子大堤兼做堤岸道路的功能也得到了弱化。

汶河大桥建成以后,汶河水在这里囤积成了水库。

宽阔的汶河口成了路边的另一种风景

河口的水漫桥老路也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河口北岸,就是王家新兴村的沃野良田。

王家新兴村内,老人们在谈论着关于汶河口、关于袁家石梁的悠久的传说。

汶河口王家新兴的东北侧,就是前东河、后东河村。这里可能就是沂水城刘南宅主人刘应宾家别墅所在的地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袁家口子大堤修建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