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理谱写人民生
TUhjnbcbe - 2020/6/5 19:15:00
白瘕风能晒太阳吗

年8月13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专场在昆明召开。发布会上,中共大理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邹子卿发布全面介绍了大理州70年来经济社会变化情况。


  

大理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成立于年11月22日。大理文化灿烂,素有“文献名邦”之称,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乐园”。新中国成立后,白州各族人民在*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全州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发展,从封闭落后步入开放进步,谱写了经济社会沧桑巨变、城乡面貌翻天覆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壮丽篇章。


  

7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从“千万元”提高到“千亿元”,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理百业凋零、百废待兴,经济发展极其落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仅为万元,一二三产比重为69.7:9.1:21.2,是典型的农业主导的“一三二”结构。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年达到.4亿元,比年翻了11.2番,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倍。换句话说,按年全州经济发展速度,用3.6个小时即可完成年的全州产值。年,全州一二三产比重为20:37.8:42.2,与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49.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28.7和21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州GDP的比重由年的10%提高到26.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70年来,各族群众从“缺衣少食”到“总体小康”,人民生活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年到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元增加到元,增长了98.4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3元增加到元,增长了.8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万元增加到.4亿元,增长了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年的61.5%下降到年的21.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年的70%下降到年的30.5%。群众生活从村村寨寨点煤油灯、烧柴火,到现在家家户户通电灯、用电器,大家电、小汽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府的坚强领导下,大理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脱贫攻坚和洱海保护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探索脱贫攻坚“大理实践”脱贫摘帽实现新突破


  

大理是全国14个扶贫片区滇西边境片区的主战场,12县市中有11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理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积极构建脱贫攻坚*策体系、责任体系、投入体系、合力攻坚体系、监督考评体系、能力提升体系6大体系,全面推进产业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安全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生态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深度贫困攻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群众内生动力激发10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全州8个县相继实现脱贫摘帽,30个贫困乡镇、个贫困村先后出列,38.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年初的14.7%降至1.42%。大理州坚持既攻城拔寨,又巩固提升,积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和返贫防控长效机制,防止返贫的做法得到省委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打造洱海保护“大理模式”生态保护取得新成效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洱海水质非常好,总体处于Ⅱ类。年以来,富营养化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考察大理,作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
  

追求项目建设“大理效率”经济增长跑出新速度


  

大理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干快干、苦干实干,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速度更快、效益更优。一是重大项目建设全速推进。昆楚大、大丽动车通车运营,大临、大瑞铁路加快建设,云南第二铁路枢纽(大理)规划方案获批。大宾高速建成通车,楚大高速扩容、南景、鹤关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大理机场应急增容改扩建基本完工,口岸机场建设稳步推进。龙开口、鲁地拉、苗尾电站建成发电,千伏滇西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面投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建设,建成水库座,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13亿立方米;建成灌区86处,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建成“五小水利”工程62.4万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二是工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稳步推进,环保、机电、铸造等专用设备制造产业发展加快,北京汇源、广东奥园、四川其亚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落地开工。祥云飞龙湿法铅技改、云铝绿色低碳水电铝年产25万吨生产线等一批重大工业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大理药业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祥云飞龙等3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9户民企入选“云南省百户优强民营企业”,认定省级以上“星创天地”4户。三是财税金融工作创新发展。大理州在全省率先推广安装税控系统,年财*总收入.39亿元,比年翻了14.8番,年均增长16.9%。举办多层次*银企对接会、洽谈会,全州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6亿元、.8亿元,新增贷款亿元,增量居全省州市前列。年7月成功发行30亿元大理洱海保护专项债券,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生态环保领域发行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地方*府专项债券的先例。


  

突出三张牌的“大理特色”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坚持以绿色发展主导产业转型、以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发展,力求将“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打出特色、打出水平、打出效益。一是发挥清洁能源优势,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牌”。大理州积极探索现代能源经济发展路子,大力发展清洁载能产业,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目前,全州电力总装机达万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16%。鹤庆绿色水电铝产业初具规模,万吨产能年底可全部投产。二是做强做优绿色食品产业链,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覆盖种植、深加工、市场的绿色食品全产业链。2户企业入选全省绿色食品“10强企业”,3户企业入选全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大理州在洱海流域全面实施“三禁四推”(即: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推行有机肥替代,禁止销售使用高*高残留农药、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主的大水大肥农作物,调整产业结构、推行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推行畜禽标准化及渔业生态健康养殖),加快流域产业调整,努力把洱海流域建设成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三是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抓手,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依托大理独特的生态资源、文化底蕴和山水田园风光,着力打造环洱海康养核心区,突出环洱海周边县的产业统筹,加快滇西旅游大环线项目、滇西医疗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大健康+全域旅游+康养+特色小镇”全产业链条,努力把大理打造成为世人向往、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提升民生保障“大理温度”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大理州竭尽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在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民生实事中,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4.95%,高于全省5.26个百分点,全州12个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高考成绩名列全省前茅。大理是全省唯一一个拥有4所高校、唯一一个拥有2所本科院校和硕士授予权高校的非省会城市;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已创建3医院、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8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43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医疗服务辐射滇西8个州市及四川、西藏等临近地区,州外患者占比超过30%;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强州”,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均等化,建成全省第一个数字(少儿)图书馆和全省首家地市级非遗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名列全省第一,白剧《榆城圣母》囊括云南省第十三届新剧目展演所有一等奖奖项,《数西调》代表云南省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大理州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连续3届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理州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排除万难、锐意进取,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1
查看完整版本: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理谱写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