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侯爷知道掩盖自己的锋芒与聪明,可誉王萧景桓就不一样了,他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次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但是最终的结局却让人意想不到。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全才誉王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第一,玩弄权术。誉王整部剧中都在玩弄权术,我这里举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太子的私炮房被誉王发现后,当誉王得到私炮房这一重要的消息时,于是誉王悄悄给自己的内弟下达命令,也就是当时在大理寺任职的大理寺卿朱樾,让朱樾私下派人去引爆了私炮房,造成大量的百姓受伤和多数房屋尽毁,这样才能有力地对太子造成更有利的打击。果不其然,太子的私炮房爆炸之后,一时间民声鼎沸,打怨声载道。
梁帝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重重惩罚了身为太子的萧景宣。就拿这件事情来说,他当时为了削弱太子的势力可谓是费尽心机,甚至是可以付出任何的代价。哪怕是白白搭上几十条无辜百姓的生命,也在所不辞。从这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得出,誉王确实不适合成为大梁国的一国之君他连自己的百姓都不爱惜,又怎么能够能治理好这个国家呢。
第二,道貌岸然。梅长苏在还没有进入金陵城的时候,誉王就听到传闻“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对于这个传闻他可以说是深信不疑,梅长苏第一次进入到金陵城,誉王不是给梅长苏送金银,就是送住宅,三天两头就去找梅长苏,想要结交这位麒麟才子,希望梅长苏能够得到梅长苏的青睐并且能够为他所用,但是梅长苏把誉王的好意都拒绝了,没有收过他一分一毫,除了送给飞流的小玩具。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誉王想要笼络梅长苏的渴望。因为誉王心里很清楚,只要自己能够梅长苏这个麒麟之才,就算付出的再多他都不会在乎,毕竟只要得到梅长苏的辅佐,他就能得到这个至尊之位。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誉王渐渐的发现梅长苏是靖王的人,于是他便产生了联合夏江除去梅长苏的心思,可以说对于他没有帮助的人或者是阻碍他夺嫡的人,这样的人他是不会给他太多的机会的。
第三,野心勃勃,身为七珠亲王党羽遍布朝廷,再加上母妃又是皇后娘娘,誉王想要争夺皇位可以说是相当的自信。多次在朝堂之上,他和太子当着皇帝的面经常争吵,想到得到皇帝的恩宠,私底下更是想尽一些办法去寻找太子犯罪的证据,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大幅度的削弱太子的势力,甚至是取代太子成为储君。在太子萧景宣被皇帝废黜之后,被贬为献王,誉王在朝堂上的势力可谓是空前庞大,但是梁帝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他善于玩弄权术,而且想要平衡朝堂上的各方势力。多屡立战功且办事踏实的靖王就成了梁帝的扶植对象。这种做法让誉王知道之后对梁帝的做法很不满意,于是就开始联合自己的党羽想要对靖王实施打压和排挤。
再往后来梁帝得知誉王才是引爆私炮房一案的主谋,就被梁帝重重惩处。从那以后他一直很颓废沮丧,觉得自己和帝位无缘。但是,在夏江和般若的安排之下誉王知道自己是玲珑公主所生,而玲珑公主是滑族人,还看到了玲珑公主留给他的绝笔书信,誉王终于知道皇位的继承是不可能和自己有关系的。于是他下定决心去起兵谋反,在他的眼中他只不过是梁帝的一枚棋子,梁帝对他全无父子之情,更无传位之意,因此誉王的起兵造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第四,过于自负。身为梁帝的第五子,虽然生母身份低微,但誉王从小养在无子的皇后身边,是可与当朝太子分庭抗礼的七珠亲王。在群臣的心中,他还有可能是未来的储君,党羽众多,炽手可热。他八面玲珑,手段圆滑,上可取悦圣心,让皇后对他视如己出。下可礼贤下士,将般若这样的滑族谋士招入麾下,拥有如此背景誉王怎么可能不自负呢?凭借誉王身后的这些人,誉王怎么可能没有夺嫡之心呢?但欲望太过自信,导致他在后面的剧情有些自负了,趁皇帝不在宫中,竟然联合皇后开始谋反,最后结果肯定是败了。誉王觉得这次谋反绝对不会失败,毕竟准备得尤为充分,可是誉王还是小瞧了对手靖王。也就是誉王太过自负,导致自己沦落到乱臣贼子的境地,誉王对于皇位的太过执着,他的眼中除了与太子之间的勾心斗角,就是如何排除异己的势力,这才导致了后面种种事件的发生。
有句古话说得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假如誉王在一开始就能够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去玩弄一些权术,加上大家都说他是最像梁帝的这些因素,说不定他真的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任梁帝,但是最后还是毁在了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