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热的国漫作品《大理寺日志》,在上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以9.9的巅峰评分,登上了霸权番的宝座。
该作从简介里,已经清晰地交代了故事:在武则天时期,大理寺白猫少卿李饼,率领小伙伴们,惩恶扬善,维护天下公道。“大唐盛世”、“大理寺探案”,“白猫”这几个关键词,已经吸引了观众足够多的注意。但是,真正让这部作品登上宝座的,却是它首集堪称完美的剧情线!
为了便于理解,我从不同角度将剧情线分为:陈拾线,大理寺线,地牢线,来进行阐述。
如果说第一集最重要的目的,那莫过于引出地牢里的白猫少卿李饼。所以,无论是陈拾还是大理寺众人,他们的人物目的都要与地牢有关,并衬托出牢里的猫。进而让三条线重叠,使本集结尾有一定的收束感。在导演的巧妙安排上,看似毫无关联的三条线,其实都大有考究。
先看地牢线,身为观众的我们不免心中疑惑:地牢危险,那么牢里关着是谁?紧接着是陈拾,他作为线索人物,是观众们进入“大理寺世界的主要视角。人物目的是寻找亲哥,结果没了盘缠。
结果一个神秘乞丐的出现,帮他找了活干,完成了去大理寺的激励事件。此时,除了揭榜的陈拾,围观者的脸上都写满了”地牢危险。“在承接地牢线的同时,又引出了大理寺线。
大理寺众人在饭堂里的一番交流,核心要义就是:“地牢危险”我们不去,所以招个杂役代替。于是,他们兴高采烈地迎接陈拾,将他送下地牢。至此,所有线都指向了白猫少卿。
分析完三条剧情线的密切关联后,再回到剧情线本身,除了简单交代的大理寺线,制作方如此耗费笔墨地刻画地牢线和陈拾线,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对于地牢线,编剧有意营造出牢房的危机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镜头里并没有露出路人甲的脸庞,而是通过局部镜头和光影刻画告诉我们场景是牢房,也暗示了灯笼这个道具。
接下来是边缘构图,路人甲主体一直画面边缘,产生一种不稳定和危机感。在这整个过程中,路人甲一直害怕的没有睁开双眼,直到他抬起头,随着镜头切换,我们终于能从他因为惊吓而瞪大的双眸里,看到地牢关押者,竟然是白猫。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旁白,没有叙述,却十分深刻地让观众以第一视角理清背景,着实是巧妙!
对于人物陈拾的线,正如上文提到,陈拾作为线索人物,在镜头切换转场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繁华耸立的大唐长街横向展开,其实观众的视角已经完全与陈拾重合,强烈的代入感犹如自己亲身欣赏这盛世美景,如此岂不妙哉?
综上所述,《大理寺日志》能取得这样的优异成绩,无不透露出制作方的专业用心。也希望这部作品能带来更多的惊喜。
大家对少卿李饼和陈拾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下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