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有一密友,省外人士。二十几岁的年纪,女生心里总有满腔的文艺激情,又爱上了摄影,和我琢磨起去哪里拍片。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到过很多次大理,隐隐也成为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去不腻的城市。私心而起,我说那我们去大理。
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当时对她来说还只是听说而已。于是两女生,背着三台相机+两台手机,不知不觉中,一起去了四次大理。
以下部分照片为胶片机拍摄,会有明显颗粒感。
默契使然,我们避开常规的游览景点,骑了两回洱海自行车。当地*府沿洱海边修了一条环海路,机动车不能通行,路上行人和自行车也少。说来也有趣,我本不会骑自行车,居然在这条环海路上蹬着蹬着自然就能骑了。
(温馨提示:现在洱海环海路全部翻修,暂时还不推荐骑行哦,敬请期待全新的环海路。)
环海路沿线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白族村子,靠近海边的地方,经常会有清新文艺的咖啡馆,骑累了店里喝个咖啡吃块甜点,吹吹海风,疲惫消除得很快。
村子之间连接着大片大片的农田,不同的季节来,田里庄稼作物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如果运气好,还能遇见“耶稣光”,光线投射在洱海上,有一种神圣的静谧感。在这样的画面里穿梭,很想时光静止。
人们看多了各类旅游地古镇,难免大同小异,甚至默认了这样子的古镇style。
喜洲古镇或许是因为淳朴的白族建筑,或是路边小摊售卖的不太一样的食物,烧热的炭火,路边的马车,凌乱的电缆,不够商业化的各色标语,积少成多,给我们扑面而来一股纯粹感。
喜洲粑粑扬名在外,还有惊艳味蕾的乳扇,以及古朴静谧的院子里外,挂满了白族扎染,大街小巷,蓝底白花,十足的特色。
对大理越来越熟悉后,本着有景可拍,有呆可发,人少最好的需求,和密友后来的计划里,我们去了沙溪古镇。沙溪距离大理约2.5小时车程,一部分是高速,一部分是山路。也许正因为养在大山的怀抱里,才保留了沙溪这份原汁原味的宁静和安逸。这里曾是滇藏茶马古道上一个陆路码头,是去往西藏重要的节点,也是一个集商贸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古镇,显赫一时。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马店,红砂石板的古街道,百年古树、古巷道、古寨门,镇上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特色。
幽幽长巷,悠悠古韵。房檐,青瓦,砖墙,时间为沙溪刻上了不灭的踪迹。
总说“从前的车马很慢,书信也很慢”,而现在的我们却如此的匆忙。来到了这里,呆坐一下午,看和我们一样在戏台边晒太阳的人,看狗狗睡觉,看娃娃们嬉戏玩闹,看隔壁店的男老板,对面首饰店很会讲故事的女老板,穿着棉质素衣,踩着布鞋,背着箩筐从门前走过又回来,等太阳落山看马夫牵着马叮叮当当回家吃饭。
要问为什么喜欢大理,大概是因为每一次在这里走过的路,我们都久久不会忘,渐渐成为了一个要追逐的梦想,想要试着去打开大理的每一扇窗,如同那句经典的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