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央媒 [复制链接]

1#

7月23日

《光明日报》第五版、第六版


  近日,在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弥渡育苗基地,公司员工任丽萍和五个同事正忙着育茄子苗。“每盘苗,每人一天可以育苗多盘。”任丽萍干劲儿十足。


  “弥渡没有工业污染,光照、温度、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是发展蔬菜产业的*金之地。”大理耘飞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李树春这样说。年11月,来自山东寿光的李树春路过大理弥渡县,这里的好环境让他印象深刻。年3月,李树春在这里投资多万元,第一个76亩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正式开工建设,当年建成。


  “他种下了一粒‘种子’,长出的果实是弥渡高标准、规模化、效益化的新路子。”弥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潘志华介绍,在李树春的引领下,以“蔬菜王国”著称的弥渡在蔬菜产业发展中实现了“换挡升级”,曾经的“小、散、弱”局面一去不复返,真正做强做大了“一棵菜”产业,带动4.6万农户种植蔬菜22.4万亩,产值23.3亿元。


  弥渡的“一棵菜”只是大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理州以构建云南绿色农产品和食品区域中心为定位,着力打造滇西绿色农产品聚集中心、绿色农产品产业加工流通中心、绿色农产品重大产业基地及品牌中心、绿色农产品对外辐射中心。”大理州农业农村局原产业办主任张茂云介绍,大理重点推进核桃、蔬菜(含食用菌)、水果、乳业及肉牛、生猪、中药材6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农产品和食品加工营销为龙头,以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为重点,努力把洱海流域建设成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

大理双廊镇


  近日,记者深入大理州大理市伙山村拜访居住在双廊的艺术家沈见华。12年前,沈见华一家从上海迁到了山清水秀的小渔村双廊,成立“双廊白族农民画社”,培养了王秉秀、张培秀、赵新莲等双廊最早的一批农民画家。5年前,沈见华把他的家连同双廊白族农民画社一起搬到了伙山村。导演张扬以沈见华和农民画家们的生活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纪录电影《火山》,已在年农民画家珠海画展开幕式上首映。


  大理市双廊镇这个“洱海边千年古渔村”特色旅游小镇正在释放出独特的魅力。大理市在古镇核心区实施创4A景区各项措施,通过盘活山区资源吸引游客上山体验乡村旅游,推动山区劳动力下山务工;引入优质龙头企业上山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帮助山区农产品下山销售拓宽产品销路;引导艺术家上山落户创作,带动山区群众制作艺术品下山出售,形成了“游客”“老板”“艺术家”三上山,“劳动力”“农产品”“艺术品”三下山的良好格局,走出一条山下旅游带动山上产业发展、山上扶贫拓展山下旅游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


  目前,大理州确立了“全力把大理打造成全国知名的高端医疗健康园、医药产业科技园、养生度假后花园、康体养老幸福园、体育健身娱乐园、文化旅游伊甸园”的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目标,努力将大理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特色文化、民俗风情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大理州打造成为“宜医、宜养、宜健、宜游”的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

(本报通讯员博达本报记者张勇)

绿色发展的大理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大理、情系洱海。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时,作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为大理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赋予了重大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大理州牢记殷殷嘱托,保持工作韧劲,接续拼搏奋斗,坚持一手抓洱海保护,一手抓产业转型升级,奋力打好“三张牌”,推进高质量发展。

绿色引领洱海保护治理


  大理之美在洱海,洱海之魅在清澈。大理州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系统调整流域空间布局,大抓洱海流域绿色转型发展,全力打造国家级绿色发展示范区。强力推进“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全力推进公里洱海环湖生态廊道、“小镇”建设,以超常的举措抓好“三库连通”、环湖截污、生态廊道建设、“三禁四推”、海东面山绿化等工作,建立了“多层级联动、全流域覆盖、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责任体系,实施了“决策科学果断、措施动态精准、执行坚决有力、作风勇猛顽强、全民共同参与”的攻坚作战模式,铸就了“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洱海精神,构筑了“看得清方向的高度、扛得住挫折的厚度、干得成事情的强度”的洱海格局,让绿色引领洱海保护治理全过程,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洱海水生态发生了积极变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绿色融入产业发展


  在能源方面,着力打好“绿色能源牌”。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完善优化电网结构,加快实施城市天然气管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绿色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推进鹤庆绿色低碳水电铝材基地建设,争取万吨水电铝产能落地;建设全省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先行示范区。创名牌,推动“一县一业”示范创建;育龙头,加快核桃、水果、乳业等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拓市场,推动宾川县等4个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提质增效;建平台,推动建设乳业、核桃等绿色食品产业链延伸研究中心,打造绿色食品研究、加工、交易中心;解难题,破解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等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抓好文化旅游、绿色有机农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国际品牌酒店、高端半山酒店,以及杨丽萍艺术大剧院、大理书院等文旅精品。推动大理国际健康小镇建设,推进康养休闲度假等产业高端化发展;实施一批重大旅游精品项目,抓好国内航线巩固、优化和拓展,着力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加快建设美丽大理

全市上下正在围绕“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的目标,加快推进美丽大理建设。


  一是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围绕“干净、宜居、特色”三大要素,抓好功能优化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环境美化亮化、管理服务提升、民族文化保护等工作。二是推进美丽小镇建设。开发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培育支撑就业的特色产业,持续推进特色小镇、康养小镇建设,积极创建优秀特色小镇。三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经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实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强化农村建房管理,实施“森林乡村”等绿化美化行动。四是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引导村民养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按照庭院内环境整洁清洁、摆放整齐有序要求,清除房屋内和周边积存垃圾、杂物,拆除乱搭、乱建构筑物,开展厨房、卫生间卫生评比活动,打造特色庭院景观。五是推进美丽公路建设。推动楚大丽江美丽公路建设,打造绿色长廊、鲜花大道、景点式服务区。按“四好农村路”标准改建农村公路,加强乡村公路绿化。六是推进“厕所革命”。推动公路沿线、重点旅游城市A级厕所全覆盖,完善标识标牌,沿街、沿路单位公共卫生间免费对公众开放,实施学校厕所标准化建设,推动农户厕所无害化改造。


  大理通过以上努力,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助力云南在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中走在前列,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作者:字振华,系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编辑张元审核李*波终审席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