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理,一个努力追赶着现代化的老人 [复制链接]

1#

去大理待了一个星期,在古城边四处走了走,看了看,粗略的了解了一下大理基本的情况,也和当地的土著、商人有过一些比较深入的交流,先说结论吧。

大理,就像一个富有智慧、厚德载物的耄耋老人,却不得不杵着拐棍迈着疑惑的步伐努力的追赶时代,为此这位老人不断的在丢弃自己身上的东西,文化、自由、农业、包容等等,却最终还是被时代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当然,需要声明一点,这只是我个人的粗略、简单的感受,不排除待足够长的时间,更深入的了解会有一些新的理解,但我想,大概的样子应该差的不多了,毕竟这是资本与欲望的时代,大理如今这般模样,并不特殊,几乎所有的城市之外的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是被时代所抛弃的。

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所见所闻吧,古城的商业、短或长期逗留的游客、以及大理土著对大理现在的态度。

商人,应该说这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或许在我们的国内所有的旅游区应该都是这个情况——本地人最具有文化特色的地方最终都会成为纯粹的商业区,在足够的时间下,当地人甚至会在这个区域内彻底消失,剩下的都是那些商人,而这个区域却被形容为当地文化的代表。

这些商人们,开着饭店、旅店、。酒店,或者一些租车行、旅游中介等等,说着一口一听就不是大理本土话的语言,热情的招呼这来来往往的旅客,他们的热情是基于金钱的回报,而非对来往异地来往的客人的热情欢迎,这是商业的特点,但大理古城与别的旅游景区的区别还是有的,那就是大理的商人们普遍脸上都带着和善的微笑,即便是你看了一圈准本转身离开,他们也不会像别的景区的那些商人一样落下脸色,或许,不对,我个人倾向于把这点归结于大理本土文化对商业氛围的影响,毕竟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只是其中有一方会占据相对强势的主动位置。

另一个原因是——大理本地的消费水平并不高;这确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层面的原因,毕竟无论是谁在面对高额巨大的利润的时候都会把持不住的,而面对一单生意只是小挣几十块,也犯不着脸红脖子粗对吧。

那么消费水平低的原因是什么呢?初步的结论是得益于大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事实上,我在古城看了一圈,也特意的找当地的农民了解过,可以说大理除了古城、双廊古镇等等这几个被商业占据的地方之外,几乎看不到任何现代化的影子,这就导致了一个事实,大理是一个市,实质上却是一个以传统自然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夹杂着局部现代商业的一个城市;周围全是依旧保持着自然农业生产的农民,即便年轻人都跑到了外面打工,那些年过古稀的老人依旧保持着劳作,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几乎没有任何运输成本的就贩卖到了大理古城等等的旅游区;这是一种天然的低成本的交易,省去中间一大截的商业操作和运输,日常衣食住行成本得以大幅度的压缩。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治因素也占有很大的作用——大理并没有大规模的资本进入,蛮横的对大理当地的人文环境造成破坏;这点从大理直到今天依旧被无数驴友当做一种向往和精神寄托也看得出来,当然当地*府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也是功不可没的,想想昆明的滇池被诺仕达集团的破坏,如果大规模的房地产在洱海边上修筑……

种种以上原因成就了大理这样一个半小农半商业的特殊环境,即便古城、古镇中的土著居民不断的迁出,为商业让步,但大理白族那种悠然自得、宽容、不催赶的文化包容还是得以保留了下来,而大理那样慢悠悠的生活节奏也成了这个一切都追求利益最大化时代的一处特例。

但既如此,依然改变不了的一个趋势就是——大理这位老人尽管缓慢,步伐依旧是追赶着现代化的,他在丢弃自己身上几千年来孕育的东西。

年轻人的离去,老人们无奈的坚守,以及古城古镇里并没有几个的当地白族人,几乎所有的商人都来自于外地,就好像有一个道无形的墙一样,把金钱和大理本土的人隔离开来,他们只能通过务农或者被雇佣的方式里才能小范围、小幅度的参与到这样的经济分配里。

从老人们的话语中,以及那些为了家庭不得不留下来坚守的年轻女人的话语里,我听到的是一种自我嫌弃、放弃,他们用话语表达这对贫穷的担忧,对家庭经济的担忧,总有一种大理的繁荣和他们没关系的感觉,这确实很奇怪,属于这片土地的孩子越发贫穷,甚至不得不到家乡之外的城市才能勉强获得维持家庭的经济,而那些原来而来的不属于这片土地的陌生人却能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

大理的孩子在大理自己的家乡越发贫穷,年轻人用自己的出走表达了对家乡和文化的不认可、不自信、不在乎,背负着离乡的觉悟去远方陌生的城市寻在一个尚且看不见的家,老人们无声的沉默着,用自我嘲弄、嫌弃甚至是放弃的态度表达着对大理的失望,表达着认为他们自己和大理就应该被时代抛弃、淘汰,表达着自己已经是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弃民。

但这些自我放弃、自我放逐的人们才是大理千百年来文化真正的承载者、传递者!

几年前,也就是我刚毕业的那会儿,有一个驴友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大理是一种生活方式。时至今日,直到我去到大理之后才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当然,如今的大理在资本浪潮的冲击下也在逐步丧失这些东西,这不仅仅是大理被现代化资本冲击的问题,还有着那些打着自由追风旗号的一群不愿意留在城市,却把城市那种糜烂的东西带过来的人。

这群高喊着追求自由口号的人,聚集在深夜的酒吧、夜店,把自己灌得烂醉之后在灯红酒绿的大街上咆哮、呐喊、放纵,寻求一夜情,白天则蜗居在青旅、酒店、客栈或是睡觉、或是聚在一起继续狂欢;他们不在乎大理的文化,不关心大理本来是什么样,甚至不从事任何生产,打着自由的口号,肆意的放纵着。

这是大理吗?这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的城市街道,如果你耐心的观察他们和大理当地的人们,会发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那些皮肤黑油的大理人,白天劳作,或是在花田里,或是在田地里,甚至在饭店里忙碌,没有任何心思、精力在夜店里寻求所谓的‘自由’。

确实,有点他们的身上确实能看到大理人文环境里的包容和自由,但他们也只想要这么一点——想要的是肆意的过活、放纵欲望却被高昂的物质成本阻拦在城市的金碧辉煌之外,于是来到了大理用低成本的方式满足自己放纵和糜烂的欲望;他们并不是驴友,哪怕他们自己这么称呼自己,我们那个时代的驴友是一群充满着天真、不切实际、义无反顾、尽可能的不给别人添麻烦、几乎可以分享一切的一群近乎极端的理想主义者,所有人的言行都表达着一个核心的思想——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把人关进城市这个水泥牢笼的抗争!叛逆的不结婚,宁愿四处摆摊也不当房奴、贷款奴;这次去大理,这样的驴友我找不到了,剩下的一些所谓的‘驴友’只是一群放纵欲望、自私自利的猴子。

大理本来的文化被这些灯红酒绿的霓虹灯掩盖了,它不该是如此,这个老人也不应该丢下自己千年的文明和智慧向资本主义的浪潮妥协,大理的孩子不再敬畏大理,不再爱自己的母亲,甚至认为自己的母亲是落后的、就该被淘汰的,这确实很悲哀,这样的情况在这片土地上绝不止大理一个,为了几个城市的发展,几乎吸干了其他文明古绑的一切,这是一件悲伤的事儿,但未来并不绝望。

不远了,用不了多久,大理这位老人将不再疑惑,将会走上自己的道路,就像千百年前他睿智、智慧的带着他的孩子们生存了千百年一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